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总结从化地区复杂性肾结石晶体化学成份特点,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从化地区9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晶体的化学成份,同时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结石晶体为混合成份91例(95.8%),其中草酸钙+磷酸钙47例(49.5%)、草酸钙+尿酸7例(7.4%)、草酸钙+磷酸钙+尿酸9例(9.5%)、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25例(26.3%)、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3例(3.2%);结石晶体为草酸钙成份4例(4.2%)。结论:从化地区复杂性肾结石以混合成份为主,应加强病因诊断并采用针对多种病因的积极的复发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大体积复杂性含钙肾结石晶体成分特点 ,为其复发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 84例在该院行微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结石化学成分分析 ,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肾结石中 ,含钙结石 70例 ,且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含钙结石 6 9例 (98% ) ,其中草酸钙 磷酸钙 30例 (4 3% ) ;草酸钙 尿酸 1 4例 (2 0 % ) ;草酸钙 磷酸钙 尿酸 1 0例 (1 4 % ) ;草酸钙 磷酸钙 磷酸镁铵 1 4例 (2 0 % ) ;草酸钙 磷酸钙 胱氨酸 1例 (1 % )。结论 大体积复杂性含钙肾结石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 ,生长过程中常多种病因参与 ,应加强其病因诊断和采用针对多种病因的抗复发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式脉冲HB V型低能量体外冲击碎石术 (ESWL)治疗各种上尿路结石的效果。 方法 采用复式脉冲HB ESWL VG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符合ESWL适应证的上尿路结石 717例 ,工作电压 3~ 9kV。其中直径≤ 2 .0cm肾结石 4 6 7例 ,平均冲击次数 2 30 0次 ;直径≤ 1.0cm输尿管结石 2 5 0例 ,平均冲击次数 2 80 0次。 结果 上中盏结石排净率 89.5 % (170 / 190 ) ,复打率 13.2 %(2 5 / 190 ) ;下盏结石排净率 81.6 % (16 9/ 2 0 7) ,复打率 17.4 % (36 / 2 0 7) ;肾盂结石排净率 92 .9% (6 5 / 70 ) ,复打率 5 .7% (4 / 70 ) ;输尿管结石总排净率 95 .2 % (2 38/ 2 5 0 ) ,总复打率 6 .4 % (16 / 2 5 0 )。碎石过程中出现轻度疼痛者 10 7例 (14 .9% ) ,治疗后出现肉眼血尿者 6 87例 (95 .8% ) ,1~ 3d后血尿消失。无肾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复式脉冲低能量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高 ,复打率低 ,副作用少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24 h尿钙检测时尿液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方法收集22名志愿者的随机即时尿,标本分别进行不同处理方法:不加保存剂、加6 mol/L盐酸、加99%甲苯、加0.01 g麝香草酚,再分为常温与4℃两种保存温度,然后分3个时间段进行检测(即时、保存24 h及48 h),初步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的保存时间及不同保存剂对24 h尿钙的影响。结果在常温和4℃条件下,各种保存剂对尿钙离子的测定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各种保存尿液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考虑患者需多次打开容器盖子留尿,我们建议使用甲苯常温保存24 h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 FISH)在诊断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疑似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的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查,并同期进行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FISH检查结果和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FISH检查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并综合检查费用评价FISH检查用于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27例患者中,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11例,FISH检查结果阳性9例,其中7例包括在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患者中,FISH检查敏感度为63.6%( 7/11),特异度为87.5%(14/16),而FISH 检查费用(3100元)为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费用(1000元)的3.1倍.结论 与经内窥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FISH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且检查成本高,故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藤黄酸(GA)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GA处理786-O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Alamar blue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检测GA对786-O细胞活力、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标志物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降解片段的影响;GA对HUVEC细胞的作用除进行上述检测外,还利用划痕实验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横向及纵向迁移能力变化,反映GA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P21Waf1/Cip1、Bax、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泛素化蛋白;特异性荧光蛋白酶体底物肽降解法检测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果 GA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786-O和HUVEC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同时增加P21Waf1/Cip1、Bax和泛素化蛋白水平;能够减弱HUVEC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伴随HIF-1α的稳定性增加和VEGF表达下调;能够抑制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论 GA通过诱导细胞G2-M周期阻滞和凋亡而显著抑制786-O和HUVEC细胞活力,并能有效抑制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蛋白酶体活性抑制所导致的底物蛋白P21Waf1/Cip1、Bax和HIF-1α的稳定性改变,及HIF-1α调控的下游蛋白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特拉唑嗪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特拉唑嗪处理对数生长期的PC-3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7和PARP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15μmol/L、25μmol/L、50μmol/L特拉唑嗪分别处理PC-3细胞24 h及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凋亡细胞增多,部分细胞形态学结构破坏。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PC-3细胞凋亡的增加与PARP的降解有关,与Caspase-7的表达无明显关系。结论特拉唑嗪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可能通过Caspase-PARP凋亡通路诱导PC-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分析(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特点 ,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对 84例在我院行微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 (纳入标准为鹿角形结石、单肾或双肾多发性结石且最大结石直径 >2 .5cm)进行结石化学成分分析 ,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80例 (95 .2 % )为含钙混合性结石和感染结石 ,其中草酸钙加磷酸钙 30例 (35 .7% ) ;草酸钙加尿酸 14例 (16 .7% ) ;草酸钙加磷酸钙加尿酸 10例 (11.9% ) ,草酸钙加磷酸钙加胱氮酸 1例 ;含钙结石并发感染结石 14例 (16 .7% ) ;感染结石 11例 (13.1% )。 4例 (4 .8% )为单一成分。结论 :体积较大的复杂性肾结石成分复杂 ,生长过程中常多种病因参与 ,应加强其病因诊断和针对多种病因采用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尿石症预防饮食管理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开发适合中国居民膳食特点的尿石症预防饮食计算机管理系统。方法 复习国内外研究文献,制定各尿石症相关营养成分的饮食管理目标值,用Visual Basic.net语言编写计算分析程序。结果 完整获得饮食管理目标值:增加液体饮人量保持尿量2000~2500ml/d,动物蛋白食物可食部分摄入量〈175g/d,钙为800~1000mg/d,富含草酸食物可食部分摄入量〈50g/d,钠〈3300mg/d,富含嘌呤食物可食部分摄入量〈70g/d,镁350~700mg/d,维生素A男性800~3000μg/d、女性700~3000μg/d。开发出在Microsoft Visual.net2003的平台上饮食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尿石症患者1d摄入营养成分进行计算分析,并提供饮食预防方案。结论 该计算机软件数据来源科学准确、使用方便、快捷,有助于尿石症患者应用个人电脑管理饮食摄入,建立尿石症预防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钙结石(ICU)的晶体成分为草酸钙或和磷酸钙,约占结石病例的70%~80%。本研究旨在观察广东地区ICU患者24h尿成石危险因素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