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良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对9例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术的治疗,髋臼杯置于真臼,之后行髋臼结构性植骨。结果:平均随访3.5年,除1例患者夜间睡眠时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其余病例均未出现脱位。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结构性植骨块愈合良好,假体无移位,患髋活动灵活。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多轴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2009年6月期间对16例(均为单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并对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可根据术中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等优点,结合术中对骨缺损区进行足量植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  相似文献   
14.
椎管外神经根鞘膜瘤与腰骶神经节异位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椎管外神经根鞘膜瘤与腰骶神经节异位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例,神经鞘瘤3例,腰椎管(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6例.10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6例完全缓解.结论 椎管外神经根鞘瘤与腰骶神经节异位临床误诊率较高,术前仔细检查可减少误诊率,而手术探查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但对粉碎性、复杂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延伸至梨状窝的骨折,以及合并有髋关节囊内和囊外的骨折,因容易发生并发症,疗效常不理想。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复杂性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时能够形成很好的角度稳定性,已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报告。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疾患,他们往往以顽固的胸腰背部疼痛来就诊,解除疼痛是患者的首要目的。随着PVP(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技术及PKP(Per—cutaneou Kyphoplasty,PKP)技术的问世,该类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自2002—2007年,我们先后收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7例,  相似文献   
17.
对于保守治疗不佳的单纯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治疗方案以开窗髓核摘除术或经皮椎间盘镜为主,如患者合并有明确的腰椎不稳,一般需要加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结果显示,融合固定的短期效果确切满意,但远期可能发生的邻近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发生率临床报道在4%~41%[1,2]。对于年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前后路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109例多节段CSM资料,前路组67例行分节段减压,钢板固定+(MC+(R))固定,后路组4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远期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32个月,手术时间前路组(127.01±33.44) min,后路组(118.61±22.28)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前路组(316.42±150.35)ml,后路组(676.60±300.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前路组术前(9.34+2.03)分,术后(14.08±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组术前(9.17±2.03)分,术后(13.86+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轴性颈椎痛前路组7例,后路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多节段CSM前后不同入路的分析,认为对多数患者应采用前路手术效果更加理想,远期随访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前路明显少于后路组,前路手术还可以减少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肿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原因分析楼肃亮,曹根洪我院91~92年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553例,其中3例椎管内肿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外院转来1例,均为第一次手术后效果不好,进一步检查确诊椎管肿瘤,肿瘤摘除术后恢复良好,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 (CGWS)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起治疗 1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 ,年龄 12~ 18岁 ,Cobb′s角最小 42° ,最大 10 2° ,平均 64° ;2例伴有后凸畸形的Cobb′s角分别为 5 4°和 12 3°。采用CGWS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去旋转三维矫形 ,同时胸廓成形和肋骨植骨脊柱融合。结果 :外观显著改善 ,脊柱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重建满意 ,旋转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和控制 ,Cobb′s角最小矫正5 3 .2 % ,最大矫正 10 0 % ,平均矫正 80 .2 % ;后凸平均矫正 68.5 %。 2例出院后发生椎弓钉突起部位压疮 ,其中 1例行翻修术。结论 :CGWS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柱三维矫形器械 ,具有材料优良 ,矫正效果显著 ,安装操作方便 ,固定牢固 ,安全可靠 ,有利于保持和重建脊柱平衡。缺点是钉尾略高 ,在上胸段易引起皮肤压疮 ,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