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四逆汤(SND)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仅分离而不阻断)、损伤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1 h后再灌注3 h)、SND1 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 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3 g/kg)、SND2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6 g/kg),每组8只。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每组动物均于再灌注3 h后断头处死。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应用SND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肠I/R引起的低血压和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肺通透性指数、肺含水率、肺组织MDA含量和NO含量显著性增高,而肺组织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或0.05),两组肺组织E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SND1组和SND2组肺组织SOD活性较损伤组显著性增高(P<0.01或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四逆汤预先给药通过抗氧化作用并减少NO的生成、维持NO/ET-1正常比例而减轻肠I/R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2.
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族的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即CD11a/CD18)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Mac-1即CD11b/CD18)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创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4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为Ⅰ组(n=10),下腹部手术为Ⅱ组(n=14)。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且阻滞效果确切。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检测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CD11a/CD18、CD11b/CD18阳性表达率(%)。另选14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测定正常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值相比,两组围术期各时点CD11b/CD18差异均显著性增高30%-45%(P<0.01),而CD11a/CD18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毕及术后第1天CD11b/CD18均显著性增高(P<0.05),术后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CD11b/CD18在术后第1天Ⅰ组较Ⅱ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b/CD18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上调,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24h的阳性表达上调较下腹部手术患者更显著;单核细胞可能主要通过CD11b/CD18介导而发挥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或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ASA1—2级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经相同方法诱导后,按照麻醉维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烷一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一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在持续吸入0.65MAC七氟烷的基础上,P组复合静脉输注2-6mg·kg-1·h-1丙泊酚,R组复合静脉输注2-6μg·kg-1·h-1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min停吸入,手术结束即刻停静脉麻醉药。记录术中不同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及拔管时OAA/S评分和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于诱导后MAP和HR均有下降,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俯卧位后,两组患者MAP下降均较术前显著(P〈0.05)。各时点两组间SpO2和PETCO2无明显差异。拔管时的MAP和HR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两组间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患者睁眼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均小于P组(P〈0.05或P〈0.01)。R组患者拔管时OAA/S评分高于P组(P〈0.05)。R组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短于P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输注速度的瑞芬太尼对地氟醚吸入诱导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择期行耳鼻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组吸入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3μg/kg,B、C、D组分别恒速输注瑞芬太尼0.1 ,0.2 , 0.3μg/(kg.min)。地氟醚最大吸入浓度为8%。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1mg/kg辅助通气至呼气末达到1.0 MAC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过程中和气管插管后意识消失的时间,气道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C、D两组体动的发生率为0%,与A(25%)、B(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② D组(119.72±5.26) s意识消失的时间缩短,与A组(154.52±5.98 )s、B组(168.23±4.34 )s、C组(160.41±3.61 )s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7,P<0.001)。③ A、B 组插管过程的MBP最大值较基础值升高28.03% 和24.24%(P<0.001,P<0.001);HR最大值升高42.68% 和34.46%(P<0.001,P<0.001);RPP最大值升高82.55%和58.43%(P<0.001,P<0.001);而 C、D组最大值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C 、D两组SBP升高>基础值30%的发生率(A 45%,B 40%,C 10%,D 0%)以及HR>100次/min (A 90%,B 80%,C 20%,D 10%)的发生率均较A、B两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2μg/(kg.min)或0.3μg/(kg.min)瑞芬太尼输注有效地抑制地氟醚吸入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气道反应,体动反应和心血管反应。 [关键词] 地氟醚 瑞芬太尼 插管法,气管内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与Airtraq喉镜清醒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全身麻醉下行前路或后路颈椎内固定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ikani喉镜组(S组)和Airtraq喉镜组(A组),每组30例.记录入室15 min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及插管后3 min(T5)时的MAP、HR、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时间,评估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配合程度及满意度,观察术后咽喉损伤情况. 结果 与T1比较,A组T3~T5时点MAP升高、HR增快(P<0.05).A组T3~T5时点MAP高于S组,HR快于S组(P<0.05).S组插管时间短于A组[(15±4)s比(22±5)s],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100%比90%)(P<0.05).与A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耐受性及满意度优于A组(P<0.05),咽喉损伤的发生率也较A组少(P<0.05). 结论 颈椎手术清醒诱导插管中,与Airtraq喉镜比较,Shikani喉镜可减少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插管时间,降低咽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e,Dex)与咪达唑仑慢诱导用于Shikani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探讨Dex在颈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颈椎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Dex慢诱导气管插管组(D组)和咪达唑仑慢诱导气管插管组(M组).D组10 min内静脉泵入Dex负荷量1μg/kg,继以1μg· kgl·h-1维持;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 mg/kg,分次追加0.02 mg/kg;所有患者用2%利多卡因行咽喉腔及气管内表麻后,在适宜镇静深度下采用Shikani喉镜经口引导清醒气管插管.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及配合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次数、时间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情况;术后24 h随访了解患者有无咽喉疼痛不适及对气管插管过程的记忆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的肢体运动减少(9/3/2/1 vs 14/1/0/0)、插管舒适度提高(1/2/6/6 vs 0/0/4/11)、插管配合更佳(7/6/2 vs 13/2/0),并且显著改善插管心血管反应(4/15 vs 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3例(20%)呼吸抑制.M组2例和D组1例对插管有模糊记忆. 结论 Dex慢诱导较咪达唑仑更能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舒适性更强、副作用更少,为颈椎手术患者提供一种较理想的静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冠心病择期行OPCABG手术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完全随机分为参附组(SF组,29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27例).SF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吻合心脏血管前各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40 ml,NS组则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漂浮导管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分析监测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完成并血流动力学稳定时(T1)、锯胸骨后(T2),吻合血管前(T3),吻合前降支时(T4),吻合后降支或右冠状动脉时(T5),吻合左回旋支或对角支时(T6),血管吻合完成后心脏恢复原位置(T7),闭合胸骨前(T8)及手术结束时(T9)9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代谢.结果 在T5和T6时点,两组的心脏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均明显低于T1时点[(2.1±0.6)和(2.0±0.5)比(2.3±0.5)L·min-1· m-2,(1.7±0.6)和(1.8±0.6)比(2.1±0.5)L·min-1·m-2;(24±10)和(23±8)比(32±7)ml·beat-1· m-2,(22±9)和(22±8)比(32±9) ml·beat-1·m-2,P<0.05],其中T2和T5时点,SF组的CI略高于NS组[(2.5±0.7)比(2.1±0.6)L·min-1 ·m-2,(2.1±0.6)比(1.7 ±0.6) L·min-1 ·m-2,P<0.05].整个麻醉手术期间,SF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工作指数(LVWI)和右室工作指数(RVWI)均略高于NS组(P<0.05).两组的pH在手术开始后均呈降低变化,其中SF组术毕的pH明显低于NS组(P<0.05).手术期间两组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剩余碱(BE-E)和总二氧化碳(TCO2)均下降,两组间在多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组在麻醉后时点的氧供(DO2)高于NS组,但术中两组间氧耗(vO2)、氧摄取率(O2ext)和体温(T)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AⅡ~Ⅲ级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在循环功能和氧供-氧耗相对稳定条件下静脉给予参附注射液,未见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异氟醚对老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大脑Caspase-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16月龄C57BL/6老年小鼠分层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so,n=12)和对照组(Con,n=12).lso组使用1.0%异氟醚行麻醉暴露4h/d,连续2d;Con组同期只使用30%的氧气和70%氮气混合气.在麻醉暴露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再分别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TUNEL法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区(CX)、海马Cal区和齿状回(DG)的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测试中,2组间逃避潜伏期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F=0.007,P=1.235),但在空间探索实验测试中,Iso组在原平台所在象限(靶象限)停留时间[(34.5±5.0)%]明显短于Con组[(45.1±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测试过程中2组小鼠寻找平台游泳的速度差异无显著性F=1.537,P=0.24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DG、CAI及Cx区均可见Caspase-3阳性细胞,然而2组间的单位面积的阳性细胞数(阳性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UNEL 法检测到极少量阳性凋亡细胞.结论 重复使用1%异氟醚麻醉暴露可损害老年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但无明显影响大脑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超声可视引导下进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气管内全麻下进行择期鼻窦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手指触摸组(T组,n=30)和超声可视引导组(S组,n=30)。T组采用食指指腹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以定位穿刺点及进针方向;S组采用床旁超声可视引导留置针穿刺足背动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1次穿刺置管、2次穿刺置管、3次穿刺置管的成功例数,穿刺置管失败例数,1次穿刺置管成功操作时间以及失败原因,局部血肿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S组的穿刺置管总次数显著性减少(P<0.05),尤其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63.3% vs. 93.3%,P<0.05),但1次穿刺置管操作时间更长(1.2±0.9min vs. 2.3±1.1min,P<0.05)。与S组比较,T组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明显较低(100% vs. 80%,P<0.05),且局部血肿例数更多(1 vs. 8,P<0.05)。结论:超声可视引导显著提高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多次穿刺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ATP-sensetive potassium channel,mKATP)在0.5 MAC七氟醚(1.15%)预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Ⅰ/RI)中的作用.方法 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9只):①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②肠缺血/再灌注组(Ⅱ/R组);③0.5MAC七氟醚预理组(APC组);④PKC非特异性阻滞剂Chelerythrine组(CHE组):在0.5 MAC七氟醚预处理前15 min腹腔注射CHE 5 mg/kg;⑤mKATP阻滞剂5-Hydroxydecanoic组(5HD组):在0.5 MAC七氟醚预处理前15 min腹腔注射5-HD 10 mg/kg.再灌注120 min时剪取小肠组织3份,分别行组织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结构病理变化程度及改良Chiu'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活化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和Caspase-3活化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APC组的Chiu's病理评分值4.0±1.3,显著性低于Ⅱ/R组6.7±1.0、CHE组6.8±1.1及5HD组5.8±1.2(P<0.01),而后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的Bcl-2及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0.05);与CHE组、5HD组及Ⅱ/R组比较,APC组的Bcl-2增加而Caspase-3减少(P<0.01);CHE组和5HD组与Ⅱ/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5 MAC七氟醚预处理减轻Ⅱ/R组后肠组织的病理损害,提高Bcl-2和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阻滞剂CHE和5HD能消除此效应.0.5 MAC七氟醚预处理的保护机制与PKC和m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