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柳垂亮  李玉娟 《医学综述》2010,16(14):2093-2095
以异氟烷为代表的多种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否损害脑认知功能尚未定论。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年龄段的啮齿动物脑神经功能产生广泛而多样的作用。吸入麻醉药促进发育神经元凋亡与麻醉药的种类和剂量、细胞的类型相关,通过诱导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导致细胞内钙失调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9~2004年外科手术中6例心跳骤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51例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其中发生在术前者占66.7%,术中占33.3%,发生率为5.4/万。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人,ASA分级Ⅲ级以上者占83.3%,2例与手术因素有关,3例与麻醉因素有关。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1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83.3%。结论 高龄及并存疾病、全身情况差、大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手术、麻醉不当容易引起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术前充分正确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及麻醉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神经酰胺信使通路探讨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n=8):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 (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h后再灌注 3h)、SND组(每天 3g·kg-1 SND灌胃,连续 3天后手术)。取回肠末端组织行电镜检查;检测肠粘膜组织SOD活性、MDA及神经酰胺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RT PCR法分析肠粘膜组织鞘磷脂酶(SMase)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电镜下可发现许多典型凋亡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达 30 82%6 34%,SND预处理后凋亡指数为 14 91%±5 40%,明显低于模型组(P<0 01);模型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0 01),MDA与神经酰胺含量以及SMase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神经酰胺含量与凋亡指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 (r=0 852,P<0 01),与SOD活性具有负相关(r= -0 775,P<0 01 )。SND预处理能明显增强SOD活性,降低肠粘膜组织MDA及神经酰胺含量,减少肠粘膜组织SMase的基因表达(P<0 01)。SND组凋亡指数与神经酰胺的含量亦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832,P<0 01 )。结论 SND具有抗II/R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它清楚氧自由基、抑制SMase的基因表达、减少神经酰胺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4.
白细胞粘附是发挥其功能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具有白细胞属性的β2整合素(CD11、CD18)是最为重要的粘附分子之一。人工液体通常作为较大量输注的外源性物质,可能成为一种应激因素而影响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改变其功能。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羟乙基淀粉、改良液体明胶和复方乳酸钠输入人体内后,白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β2整合素族的CD11b、CD18的表达变化,以期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输注速度的瑞芬太尼对地氟醚吸入诱导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择期行耳鼻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组吸入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3μg/kg,B、C、D组分别恒速输注瑞芬太尼0.1 ,0.2 , 0.3μg/(kg.min)。地氟醚最大吸入浓度为8%。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1mg/kg辅助通气至呼气末达到1.0 MAC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过程中和气管插管后意识消失的时间,气道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C、D两组体动的发生率为0%,与A(25%)、B(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② D组(119.72±5.26) s意识消失的时间缩短,与A组(154.52±5.98 )s、B组(168.23±4.34 )s、C组(160.41±3.61 )s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7,P<0.001)。③ A、B 组插管过程的MBP最大值较基础值升高28.03% 和24.24%(P<0.001,P<0.001);HR最大值升高42.68% 和34.46%(P<0.001,P<0.001);RPP最大值升高82.55%和58.43%(P<0.001,P<0.001);而 C、D组最大值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C 、D两组SBP升高>基础值30%的发生率(A 45%,B 40%,C 10%,D 0%)以及HR>100次/min (A 90%,B 80%,C 20%,D 10%)的发生率均较A、B两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2μg/(kg.min)或0.3μg/(kg.min)瑞芬太尼输注有效地抑制地氟醚吸入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气道反应,体动反应和心血管反应。 [关键词] 地氟醚 瑞芬太尼 插管法,气管内  相似文献   
26.
目的定量动态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IK(FQ—RT—PCIK),在不同的时间点(术前,术后1、7、14和21d)动态检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CI)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脊髓中TNFα mRNA表达;同时记录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阂值(MWT)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大鼠脊髓中TNFαmRNA表达在术后1d开始升高,至术后7d达到高峰,术后14d已经下降,术后21d基本回到基础水平(P〈0.05或0.01)。大鼠MWT术后1d即明显下降,术后7d最显著(P〈0.01),但一直持续至术后21d(P〈0.01)。结论脊髓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与大鼠痛觉过敏行为并不完全吻合,TNFα更多地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起始环节。  相似文献   
27.
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族的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即CD11a/CD18)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Mac-1即CD11b/CD18)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创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4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为Ⅰ组(n=10),下腹部手术为Ⅱ组(n=14)。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且阻滞效果确切。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检测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CD11a/CD18、CD11b/CD18阳性表达率(%)。另选14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测定正常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值相比,两组围术期各时点CD11b/CD18差异均显著性增高30%-45%(P<0.01),而CD11a/CD18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毕及术后第1天CD11b/CD18均显著性增高(P<0.05),术后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CD11b/CD18在术后第1天Ⅰ组较Ⅱ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b/CD18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上调,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24h的阳性表达上调较下腹部手术患者更显著;单核细胞可能主要通过CD11b/CD18介导而发挥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或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ASA1—2级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经相同方法诱导后,按照麻醉维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烷一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一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在持续吸入0.65MAC七氟烷的基础上,P组复合静脉输注2-6mg·kg-1·h-1丙泊酚,R组复合静脉输注2-6μg·kg-1·h-1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min停吸入,手术结束即刻停静脉麻醉药。记录术中不同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及拔管时OAA/S评分和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于诱导后MAP和HR均有下降,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俯卧位后,两组患者MAP下降均较术前显著(P〈0.05)。各时点两组间SpO2和PETCO2无明显差异。拔管时的MAP和HR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两组间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患者睁眼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均小于P组(P〈0.05或P〈0.01)。R组患者拔管时OAA/S评分高于P组(P〈0.05)。R组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短于P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四逆汤(SND)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仅分离而不阻断)、损伤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1 h后再灌注3 h)、SND1 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 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3 g/kg)、SND2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前3d始连续经胃管灌入SND,总量为6 g/kg),每组8只。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每组动物均于再灌注3 h后断头处死。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应用SND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肠I/R引起的低血压和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肺通透性指数、肺含水率、肺组织MDA含量和NO含量显著性增高,而肺组织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或0.05),两组肺组织E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SND1组和SND2组肺组织SOD活性较损伤组显著性增高(P<0.01或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四逆汤预先给药通过抗氧化作用并减少NO的生成、维持NO/ET-1正常比例而减轻肠I/R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0.
收缩压变异是一项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本文对它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评价其在血容量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