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还存在于胚胎时期间充质来源的骨外组织[1],如皮肤成纤维细胞、脂肪干细胞、骨骼肌的卫星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骨髓MSCs(BMSCs)是骨髓基质的组成成分,体外分离培养后,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多向分化的能力[2-3],这些细胞经过20~30个培养周期,仍能保持多向分化潜能。无论是自体的还是同种异源的BMSCs,一般都不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BMSCs以其来源充足、取材简便、对供体损伤小、易于分离培养、体外增殖能…  相似文献   
72.
从1990年1月至1995年6月,手术治疗C型踝部骨折96例。临床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参照齐氏疗效判定标准,优良率达97.9%。作者认为C型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对此型骨折概念、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及内固定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3.
74.
膝关节镜下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 2 0世纪 6 0年代日本Watanobe发明膝关节镜以来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光电技术的进步 ,不仅关节镜及其操作系统不断改进 ,镜下手术的模式也由切除病灶向修复重建转变。关节镜应用比以往更强调尽可能少地切除组织 ,而转向各种修复、移植、重建等关节镜下手术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 ,膝关节镜外科中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便是半月板修复与移植、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 /膝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的重建、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异体组织移植等。笔者就常见膝关节疾病膝关节镜下的…  相似文献   
75.
手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510632)查振刚,王德就,林宏生自1990年5月至1994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前臂石膏托、铁丝支具作为一种常规外固定方法治疗各类指、掌骨骨折10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2例,...  相似文献   
76.
许季春  罗斯敏  桂涛  桑园  查振刚 《广东医学》2016,(12):1861-1861
患者,女,68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7 h,于2015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7h前下车时突感左髋部疼痛,无伴左下肢放射性麻痛,活动时加重,行走时感乏力及不稳,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左股骨大粗隆局部骨折。未予其他处理,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拟“左侧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收入我科治疗。患者无合并基础疾病,曾于2007年8月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左髋关节功能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此次入院体格检查:左下肢稍内旋,左大腿腹股沟及外侧髋压痛(+)、叩击痛(+),无肿胀、瘀斑,左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伸0°~屈30°,外展0~30°,内收0~15°,4字试验(+), Allis 征(+), Thomas 征(-)。辅助检查:血沉49 mm/h、CRP 7.28 mg/L。术前X线片示:假体对合良好,位置、形态正常,假体周围骨质密度减低,股骨大转子近端骨质不连续。 CT提示假体周围有假瘤形成。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63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出血、疼痛伴活动受限4 h于2016年3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插管全麻下行左髌骨、右胫骨、右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科医生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诊断方法有许多种,然而早期诊断依然很困难。本文主要对近年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各种诊断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摘要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一类惟一可独立诱导骨再生的细胞因子,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它们价格昂贵,限制了在中国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诱导活性及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通过电泳及质谱的方法检测其复性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纯度,通过C2C12细胞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下向成骨细胞分化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以动物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复合,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实验模型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结果与结论: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纯度≥95%,能明显诱导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化早期大量表达碱性磷酸酶,分化末期形成大量的矿化小节,诱骨活性良好。在兔桡骨修复试验中,X射线影像学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在2个月时形成大量骨痂,4~6个月时载体与自体骨融合,材料大量降解,修复效果良好;单纯骨填充材料组4~6个月时只有少量新生骨桥与自体骨连接,降解量极少;空白对照组损伤部位为纤维化组织所填充。结果提示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修复作用明显,适合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自主生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型骨填充材料;桡骨缺损;骨修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2  相似文献   
8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间质细胞谱系分化的能力,且支架材料的性能对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影响。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方法:对骨缺损模型兔分别采用空白植入、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和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修复缺损部位。结果与结论:至移植12周,移植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的缺损处有骨组织生成,支架材料降解,已完成缺损修复,其修复情况接近松质骨组;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的实验兔的缺损修复完好,新形成的骨组织较规则;只植入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有少量骨组织形成,材料部分降解;空白植入的实验兔缺损处无新生骨组织生成,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说明新型的生物支架材料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与来源于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后,植入同种异体兔股骨髁缺损处,使骨缺损的修复速度加快,表现为较好的体内诱导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