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患者男,26岁,因火药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于伤后72h入院。全身烧伤面积90%。入院体温38℃,呼吸31次/min,脉搏146次/min,双肺干啰音,左肺呼吸音弱,腹胀明显,肠鸣音1次/min。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05 U/L,B型促尿钠排泄肽652ng/L,血淀粉酶321U/L,脂肪酶1536U/L,血小板45×10^9/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9s,凝血酶时间19.4s,纤维蛋白原6.64g/L,D-二聚体〉5mg/L,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分化抗原-DR表达率53.18%。双肺纹理增粗,左上肺片状阴影,右肺中叶肺大疱,右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诊断:烧冲复合伤,(1)烧伤90%,深Ⅱ度20%,Ⅲ度70%,全身多处;(2)冲击伤。救治原则:尽快纠正严重凝血功能紊乱,防治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防严重并发症,在有效脏器支持基础上及早封闭创面。凝血功能紊乱治疗:(1)补充凝血物质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角质形成细胞-胶原-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组织工程皮肤,观察气-液面培养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角质形成细胞种植在真皮基质胶原面进行气-液面培养和浸没式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比研究两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气-液面培养获得的角质形成细胞层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细胞分化良好.单纯浸没式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层较薄,分化较差.气一液面培养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浸没式培养(t=3.825,P<0.01).结论 气-液面培养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复层表皮结构形成,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异种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研究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方法 经曲通(Triton)X-100、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后,将其包埋于SD大鼠皮下,于术后1、2、4、6、8、12、16、20和30周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制备的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成分,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大体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原始形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模糊.组织学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1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以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增多,真皮胶原排列逐渐规则、致密。结论 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可在体内作为支架长期存在,并可诱导自身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序长入。  相似文献   
14.
李峰  柴家科  杨红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54+1891
目的观察苯扎氯铵溶液对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8月共观察30名成年住院烧伤患者,按自身对照分别使用苯扎氯铵和碘伏溶液换药,在第1、第7天换药前行细菌培养观察长期抑菌作用;10例在消毒后3 min再次行细菌培养,观察其即时消毒效果;第7天观察创面愈合率。结果苯扎氯铵组和碘伏组的长期、即时抑菌作用基本类似,用药第7天创面愈合率苯扎氯铵组高于碘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换药时患者感觉均有疼痛感,未见伤口周围皮肤瘙痒和皮疹。结论苯扎氯铵溶液用于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与碘伏类似,但是苯扎氯铵溶液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清洁创面血污及有机物,有利于创面愈合,有可能替代碘伏成为烧伤创面基本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创面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的深度创面,兼顾功能和外观修复的方法 .方法 23例重度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3(17~46)岁,为深Ⅱ~Ⅳ度烧伤,总面积15.7%±13.9%(6%~75%)TBSA,均伴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23例中气管切开14例;伴少尿性肾功能不全1例;面部严重烧伤12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0.5%~3% TBSA;手部严重烧伤20例(计39只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1%~4% TBSA.伤后3天,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行手部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伤后2~3周,行面部剥痂、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皮片成活良好,面部重要器官和手部的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美容和整形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颜面、关节等功能部位的创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烧伤外用药──银锌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3月以来,我们将自行研制的银锌霜用于治疗烧伤127例共146处创面,并在用药同时与0.5%碘络醚纱布组(以下简称碘络醚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银锌霜组细菌转阴率为28.2%,碘酪醚组为22.2%,银锌霜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为10.6±3.2天,深Ⅱ度为15.4±2.7天;碘络醚组浅Ⅱ度为12.4±4.1天,深Ⅱ度为19.6±3.3天。银锌霜组明显优于碘络醚组。临床应用表明银锌霜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7.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3月以来,我们将自行研制的银锌霜用于治疗烧伤127例共146处创面,并在用药同时与0.5%碘络醚纱布组(以下简称碘络醚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银锌霜组细菌转阴率为28.2%,碘酪醚组为22.2%,银锌霜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为10.6±3.2天,深Ⅱ度为15.4±2.7天;碘络醚组浅Ⅱ度为12.4±4.1天,深Ⅱ度为19.6±3.3天。银锌霜组明显优于碘络醚组。临床应用表明银锌霜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9.
烧伤后整形手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1988~1998年1590例伤后的整形手术,其中54例发生术区感染,感染率为3.5%,在统计的5项危险因素中,其中手术时间超过4h。手术前住院日超在和术区有残留创面和(或)术区瘢痕凹不平,还3项因素均可明显增加术感染的发生率。术前过早备皮是导致术区感染的可能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术区感染的发生率似乎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听觉镇痛对烧伤换药操作痛及焦虑情绪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深Ⅱ度需换药的患者10例,连续8次观察传统清创换药和音乐干预换药时的疼痛指数、脉搏和焦虑指数的变化,采用NRS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的焦虑部分进行了焦虑评分;同时观察音乐听觉镇痛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对比无音乐听觉镇痛干预时,患者在有音乐干预时的脉搏次数下降(P〈0.05)、主观疼痛指数减轻(P〈0.01)、焦虑情绪指数下降(P〈0.05)。结论音乐听觉镇痛方法能降低痛刺激传入大脑,缓解烧伤患者换药时焦虑/抑郁情绪,镇痛效果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