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前,在我国开展结核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实验室很多,但其层次不一,设备参差不齐,考核措施尚不够完善,且绝大多数实验室仍沿用传统的绝对浓度法,与WHO推荐的比例法有较大的差距〔1〕。这种状况无疑会误导临床用药和化疗方案的变动,而且是造成我国结核病高耐药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WHO已经认识到国际上存在的类似问题,建立了一个超国家的实验室网络为基础的国际质量控制体系〔2〕,通过发放质控菌株的办法对各国实验室的操作和方法作回顾性评价,它对统一国际方法,考察耐药情况,提高检测水平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3〕…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告了河南省结核杆菌实验研究结果,包括抗酸菌检出率的方法学研究,分枝杆菌菌型鉴定结果,河南地区分枝杆菌测微结果,54株结核杆菌的毒力测定,结核杆菌的耐药实验等。有些研究结果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对结核病的传染、流行、治疗、控制、鉴别诊断和细菌学检出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114例经RFA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RFA后肿瘤残留有关的临床因素以及残留HCC的预后.结果 114例HCC患者经RFA治疗一次后,完全消融90例,肿瘤残留24例.90例肿瘤完全消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24例肿瘤残留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在24例肿瘤残留患者中,经再次治疗后达到无肿瘤残留者11例,其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经再次治疗后仍有残留者13例,其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RFA治疗一次后肿瘤完全消融患者与再次治疗后达到无肿瘤残留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与再次治疗后仍有肿瘤残留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3 cm(P=0.007)和靠近大血管(P=0.042)是HCC经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3 cm和靠近大血管是HCC行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未能达到完全消融的HCC患者,应积极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争取达到完全根治肿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240例结核菌株对5种常用抗痨药物的耐药性实验结果,总耐药率为49.2%,原发耐药率为11.8%,继发耐药率为88.2%,耐药性由强至弱的相对药物依次为:INH、SM、RFP、TH_(1321)、EMB,单耐菌株占耐药总数的22.9%,耐两种药物菌株占26.3%,耐3种药物以上的菌株占50.8%。  相似文献   
45.
呼吸道疾病是多发病 ,呼吸道感染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免疫功能减退 ,肺功能减弱 ,极易引发患肺部感染 ,为了解呼吸道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现状 ,对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及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46.
两种罗氏培养基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WHO 推荐的无淀粉L J培养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无淀粉L J培养基与改良L J培养基做比较, 分别从结核菌的分离率?生长速度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方面观察?结果 两种培养基应用于结核菌培养的初代分离率无显著差异( P> 0-05) , 生长速度基本接近, 药物敏感试验总相关率为97-3 % ?结论 改良L J培养基的配制可以不加马铃薯淀粉?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Kissing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应用kissing式胰肠吻合法完成消化道重建的2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B级胰瘘17例(6.37%),C级胰瘘6例(2.25%);术后30...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采用Cheng′s GIRAFFE ?重建术(GIRAFFE重建)的功能性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4例)、浙江省中医院(24例)、浙江丽水中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2010年4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生存分析采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5例意外胆囊癌(pT2 33例,pT3 12例)40例再次行根治性胆囊床肝楔形切除加淋巴结清扫,5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10例(pT24例,pT36例),肝转移3例(pT2 1例,pT32例),同时合并腹腔种植(pT3)及广泛转移(PT2)各1例.5例行姑息性手术者生存时间3~8个月,40例根治性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40.4±2.7)个月.胆囊切除术后4周内进行再手术,术后生存时间[(37.1±2.2)个月]明显长于4周后再手术的患者[(22.4±5.8)个月].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pT2/pT3)需及时剖腹行根治性手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我们建立的结核病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体外诱发的γ干扰素检测(以下惩称ESAT-6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较病密切接触者60例,痰培养证实的结核病患者46例与健康人55例对比分析;儿童组68倒,青少年组52例,老年组45例追踪调查。结果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与痰培养证实的结核病患者ESAT-6反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儿童组与青少年组ESAT-6反应与临床诊断和愈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ESAT-6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