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7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1]".  相似文献   
99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平  杭永论 《临床荟萃》2005,20(23):1351-135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及时诊治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RA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目前RA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指标仅有类风湿因子(RF),但RF特异性较差,不但在RA患者中出现,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及健康老年人中都可以检测到,这也限制了它的诊断作用.进年来国外报道了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是环瓜氨酸肽(CCP),用CCP人工合成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RA血清中的抗CCP抗体,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之单纯只查RF均有明显提高.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128例早期疑似患者和103例病程1年以上患者的血清中抗CCP抗体、RF,探讨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SCVD)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老年AS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S组)与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C组),统计患者eGFR、TC、TG、HDL-C、LDL-C水平等情况。结果 :S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LDL-C水平、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降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的LDL-C水平具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3例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多原发结肠癌,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结肠切除术,并行肿瘤区域淋巴结清扫、回肠直肠吻合术。结果:3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00min(270~330min),平均出血量110ml(80~150ml),辅助切口平均长度6cm(5~7cm),平均术后住院8d(7~10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例患者6~18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肝内多发转移癌和脾转移癌,行B超介入射频治疗和静脉联合化疗后至今存活。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多原发结肠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5.
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04年1月,对32例尺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5%,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前臂活动功能好,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无松脱、断裂。结论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7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2月,行71例腹腔镜胃癌切除术,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8例、Ⅲ期27例、Ⅳ期16例.腹腔镜下行胃切除及淋巴清扫,扩大剑突下切口取出标本并做腹腔外消化道重建. 结果 5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中转开腹16例(22.5%),无手术死亡.55例腹腔镜胃癌切除手术中根治性切除43例、姑息性切除12例.手术出血量中位数150 ml(10~900 ml),手术时间(6.7±1.7)h,切口长度(5.7±1.2)cm,切除淋巴结(22.5±12.8)枚,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7±1.3)d,术后住院H(15.1±8.0)d.术后并发症共17例(30.9%),包括3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狭窄、1例阻塞性黄疸、1例淋巴漏、2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3例肺感染、1例静脉导管感染.51例(92.7%)术后随访1~76个月,中位数18个月,4例失访.术后死亡6例,总生存率88.2%(45/51),1年生存率88.5%,2年生存率86.0%,3年生存率86.0%.41例被随访的根治术患者中复发转移3例,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根治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9.0%. 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5—10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伴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以安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术前连续服用10d,对照组进食等热量等氮的匀浆膳。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和术后3d营养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一致(均P〉0.05)。术后3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3.9±5.6)g/L比(31.0±5.3)g/L,P〈O.05]和血红蛋白水平[(103.4±7.7)g/L比(96.6±10.5)g/L,P〈0.01]均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指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糖浓度、血钾、血钠及肝、肾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各有1例出现呕吐症状,试验组患者未出现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临床纠正营养风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将其按照诊断分型、血清PCT浓度以及转归进行分组,并随机选取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的门诊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各组间血清降钙素原浓度、APACHE II评分、并发症以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中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3.29±1.20)μg/L、(1.66±1.98)μg/L、(0.73±0.33)μg/L和(0.10±0.91)μg/L,顺次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病程中出现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结论 P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鱼胆草提取液浓缩干燥过程中不同因素对獐牙菜苦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獐牙菜苦苷的含量,考察溶剂、温度、pH值等对獐牙菜苦苷稳定性的影响。色谱拄为Apollo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1:4:85);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温度在50—60℃时,獐牙菜苦苷含量为0.98-1.05g;在pH5~6时,獐牙菜苦苷含量在0.9884-0.9479g之间,干燥时,獐牙菜苦苷含量在0.1795-0.1749g之间。说明此条件下獐牙菜苦苷降解较少。结论温度在50~60℃与pH5-6之间对獐牙菜苦苷稳定性影响较大,为鱼胆草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survivinmRNA及Bcl-2、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正常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survivinmRNA,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VEGF蛋白,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1)正常直肠组织平均survivinmRNA阳性细胞率为8.29%±3.75%,腺瘤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20.30%±5.50%,结直肠癌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38.07%±8.7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survivinmRNA阳性细胞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的survivinmRNA阳性细胞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结直肠癌组织Bcl-2、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1),结直肠癌组织survivinmRNA阳性细胞率升高与Bcl-2、VEGF蛋白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3)结直肠癌survivinmRNA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survivinmRNA阳性细胞率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1.6个月,阳性细胞率低患者为45.2个月,前者的年累计生存率(71.43%,20/28)显著低于阳性细胞率低性者(88.89%,40/45)(P<0.05)。结论结肠直肠腺癌中survivin及Bcl-2、VEGF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