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护理专科男护生临床实习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灿  杨国勇 《护理研究》2009,(10):2650-2651
[目的]调查男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和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临床实习的40名护理专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7.50%有高水平的压力,52.50%有中等水平的压力,20.00%有低水平的压力。[结论]男护生存在多种压力源,护理教育青和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立支持系统,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微创取出术的一致性问题,并探讨微创切口长度计算公式的理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18-12完成的62例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取出术,以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正位X线片为基础,总结出内固定物微创取出术切口长度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并且归纳微创理论切口长度计算公式。设主要克氏针张力带独立取出微创理论切口长度为L,设所有克氏针张力带单一取出微创理论切口长度为L1,统计分析实际切口长度、L值、L1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际切口长度为(41.60±28.03)mm,L值为(25.15±7.46)mm,L1值为(28.14±13.62)mm。不同手术医师实际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实际切口长度比L值长,L1值比L值大,实际切口长度比L1值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微创取出术切口长度计算公式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配合细致的手术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内固定取出术的微创化及手术医师操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应用微侵袭法DHS治疗EvansⅠ、Ⅱ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该法分别治疗EvansⅠ型患者15例,Ⅱ型21例,通过随访对术后疗效比较分析并总体评价该法优势。结果微侵袭法DHS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高。结论对EvansⅠ、Ⅱ型骨折,微侵袭法DHS相比其他内固定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Notch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我院收治的8例因膝关节OA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髁软骨作为观察组,再选择1例因外伤行膝上截肢的正常股骨髁软骨作为对照组。所取的标本行组织学检测或细胞分离培养及检测。细胞培养分组按照正常软骨细胞、OA软骨细胞、OA软骨细胞+γ-分泌酶抑制剂DAPT(DAPT组)、OA软骨细胞+重组人Delta4蛋白(DLL4组)。免疫组化定性分析以及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技术定量分析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的表达。结果 Notch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在OA中发生变化,软骨细胞表型改变,Notch-1、Jagged-1、Jagged-2、HES5表达被激活。γ-分泌酶抑制剂DAPT(20μmol/L)干预Notch信号通路后,抑制OA软骨细胞中Noctch-1、HES5、Jagged-1、Notch-3的表达,对Jagged-2的表达作用不明显。重组人Delta4蛋白(100 ng/μL)干预Notch信号通路后,促进Notch-1、Jagged-2、HES5的表达,对Jagged-1、Notch-3作用不太明显。结论 Notch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在OA中发生变化;DLL4能激活Notch信号通路,DAPT能抑制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桡骨头复杂骨折共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5岁(18~62岁);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5.5 d(2~15 d);伴发其他部位损伤11例,包括同侧肱骨小头骨折2例,同侧尺骨近段粉碎性骨折1例,同侧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6例(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需要手术处理3例);根据Mason-Johnston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采用Kocher切口经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进入,显露旋后肌保护桡神经深支,骨折复位后以微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探查并修补外尺侧副韧带,部分桡骨颈骨缺损取用肱骨外髁植骨。对伴有冠状突骨折需要手术患者采用前内侧Z形切口复位固定,探查并修补内侧副韧带。对2例配合使用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1例术后给予外固定支具保护。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7~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3.5~6.5个月)。2例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处出现骨化现象。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进行评定,Mason-JohnstonⅢ型26例中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Ⅳ型9例中优1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仅为44%(其中1例优者配合用了外固定支架)。Ⅲ型组疗效明显优于Ⅳ型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对桡骨头复杂骨折,尤其是Ⅲ型患者,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伴有的肘关节韧带损伤进行修补,适时进行植骨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不应行一期桡骨头切除。对少数Ⅳ型骨折,可采取肘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或延期桡骨头切除术,但具体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6.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翻修及康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失败的原因,对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术前计划及术后的见解加以评论,重点强调翻修与初次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点。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12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及康复的文章。检索词“ACL,reconstruction,revision,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康复”。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前交叉韧带初次重建术后的康复、失败的原因,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术前计划、术后康复。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9篇,排除44篇重复性研究。25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9篇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4篇关于前交叉韧带康复,12篇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 资料综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涉及手术技术、术后康复、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度及顺应性、伴随的其他韧带或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以及移植物问题等方面,康复重点是早期活动、被动完全伸膝、负重及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翻修术后的康复计划因人而异。 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翻修术及术后的康复计划,目的是重建有功能的膝关节,使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7.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多发生于骨骺成熟期,占全身骨骺损伤的0. 4%~2. 7%[1].通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好发于剧烈运动过程中起跳或落地时,当股四头肌强烈收缩,髌腱产生的张力大于骨骺的黏附力及骨膜张力,将导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2].其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石膏外固定,手术治疗的克氏针固定、改良张力带钢丝、可吸收螺钉...  相似文献   
58.
国人血浆NT-proBNP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被认为是较好的能反映心脏功能的生化标志物.作为有助于临床诊断的检测项目,NT-proBNP在国内已得到临床和实验室普遍重视[1],但其检测数据基本上是沿用生产厂商提供的主要来自于欧美人群的资料.目前中国人群NT-proBNP参考范围的资料报道较少.因此,了解适合国人人群的NT-proBNP参考范围,充分发挥NT-proBNP在心脏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是临床和实验室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NT-proBNP在国人中的参考范围,以便在临床中应用,我们对600名健康人进行NT-proBNP的检测并对检测方法学初步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骺板软骨细胞聚集体离心管内培养能生成具有良好组织结构和较高含量的软骨基质特异性成分,然而应用这一技术一般均以原代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观察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高数量聚集离心管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点,并对此技术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楼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自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骺板按三步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行单层传代培养,取第1代细胞,以5×105个细胞/管接种于15 mL离心管内,离心沉降聚集,连续培养2周。大体、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光学显微镜观察软骨的组织学结构;透射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超微结构。 结果:①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经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随时间的延长,生成的软骨组织体积逐渐增大,到第2周时直径为1.5~2.0 mm,高为0.8~1.4 mm。②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由多层细胞构成,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其中心为肥大软骨细胞,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周时,软骨组织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红色异染反应,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番红“O”染色呈强阳性。③细胞核内以常染色质为主,且分布均匀,细胞周围及细胞间质结构稀疏、排列紊乱,缺乏紧密的胶原网络结构。 结论:高数量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聚集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组织,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富含软骨特异性蛋白基质。  相似文献   
60.
目的:作者前期研究已证明,第1代骺软骨细胞可在离心管内形成富含软骨特异性蛋白基质的软骨组织。本实验进一步观察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并与半月板、骺板及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楼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四肢骺板分离软骨细胞,行单层传代培养,取第1代细胞行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观察其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另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软骨、胫骨近端骺板及半月板,与离心管培养软骨一并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其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结果: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经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与骺板及关节软骨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半月板有明显区别。4种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特征。结论: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具有与骺板及关节软骨相似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