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5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观察近红外荧光量子点(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quantum dots,NIRF-QD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EGFR mAb)荧光探针对U14头颈部移植鳞癌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EGFR mAb偶联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uantum dot,QD800)制备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荧光靶向探针(QD800-EGFR mAb),将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U14鳞癌细胞和QD800-EGFR mAb共培养,观察QD800-EGFR mAb与U14细胞表达的EGFR结合情况;建立U14头颈部移植鳞癌裸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QD800-EGFR mAb,观察对U14头颈鳞癌活体原位可视化动态成像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证明:QD800-EGFR mAb能与U14细胞表达的EGFR特异性结合;体内活体成像显示:QD800-EGFR mAb静脉注射后能对U14头颈部移植鳞癌进行清楚的原位可视化荧光成像,荧光成像一直持续到24 h,在1~6 h时间段内肿瘤成像最完整和信噪比最高。结论:基于以EGFR为靶点的NIRF-QDs技术对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原位可视化成像和个体化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杨佳  殷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47-8347
目的评价分析三种方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将132例患者共180颗患牙分为三组,分别用手感法、插针X线法和Propex电测法测量其根管工作长度,比较其准确性。结果手感法,插针X线法与propex电测法的准确性分别为70%、88%和93%,手感法与插针X线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针X线法与propex电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感法和propex电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ropex电测法准确可靠,患者受辐射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青霉素致痫组、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大鼠痫性发作,并记录其脑电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组脑电痫样放电减少,两组比较,癫痫发作潜伏期和发作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较青霉素致痫组Bcl-2细胞增多,Bax细胞减少(P<0.01)。拉莫三嗪组较丙戍酸纳组Bcl-2细胞增多(P<0.01)。结论:拉莫三嗪抗癫痫疗效优于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对 15 4例不同年龄正常儿童尿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相应的血清sIL 2R含量比较 ,旨在为小儿的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建立一个参考指标 ,以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帮助。对象和方法足月正常新生儿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日龄 6 .1天 ;体检健康并 1个月之内无感染的儿童 139例 ,男 74例 ,女6 5例 ,年龄 9个月~ 7岁。年龄分组见表 1。健康体检的成人 34例作为对照。标本采集 :空腹取静脉血 ,同时留尿 ,离心分离血清及尿液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IL 2R含量 ,试剂…  相似文献   
95.
膝关节摆动(VAG)信号是指膝关节屈曲或伸展时发出的声音或振动信号,可灵敏、客观地描述膝关节的健康状态,在膝关节疾病的无创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对VAG信号正常和异常分类方法自动化程度低,且分类准确度较低,总体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卷积神经循环网络(PCNN-LSTM)的VAG信号分类算法.首先...  相似文献   
96.
张兴海  左楠  周南  杨佳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1):31-34,38
目的 探讨富氢水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炎症反应及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组(TBI)及富氢水治疗组(HRS),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  相似文献   
97.
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同步放化疗等,其中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易导致局部放射性溃疡且伴感染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并发下咽部放射性溃疡累及颈动脉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9年5月,行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手术治疗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中,11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术后,7例患者症状缓解; 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 5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加重,其中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 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结论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 vs.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  结论  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除肿瘤(双镜联合组),28例患者为单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组).结果 双镜联合组患者中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