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的重视度有所增加.以呼吸窘迫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开始受到关注,胃食管喉气管反流或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概念得到提出[1].  相似文献   
12.
1993年3月至1998年12月,我们采用经验方“活血保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凡纳入病例均来自我校门诊及病房,诊断标准依据1990年5月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采取随机分配法,按1∶1比例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8例,男79例,女19例;年龄3岁~23岁16例,24~43岁72例,44岁以上10例。对照组98例,男69例,女29例;年龄4岁~23岁16例,24~43岁70例,44岁以上12例。病程:观察组平均病程35.8个月;对照组平均病程32.9个月。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观察组69例,对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 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脱细胞血管基质;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0  相似文献   
14.
温阳益气法治疗病窦综合征1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系窦房结病变致使激动的形成或传导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晕、晕厥,心电图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及慢快综合征等。1992年至今,我们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病窦1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31例均按《实用内科学》(1991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病窦诊断标准确诊。男性73例,女性58例;年龄30~39岁30例,40~49岁30例,50~59…  相似文献   
15.
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民  赵桂森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41-1044
 目的综述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为开发新的肿瘤耐药逆转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以GST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在逆转肿瘤的耐药性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指数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胰源性低血糖发病率较低,但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以防止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外科手术仍是胰源性低血糖首选的治疗手段。目前该病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包括无水酒精消融、射频消融、介入栓塞技术等,最近,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术在治疗胰源性低血糖也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胰源性低血糖的外科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小腿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在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是近来血栓研究的热点。其中,“肌间静脉”与“肌肉静脉”这两个解剖概念存在意思模糊不清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肌间静脉”这一概念的使用已经导致一定的分歧。因此,呼吁学界统一使用“小腿肌肉静脉”或“小腿肌肉静脉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误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的B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下肢及右侧胸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8年入院,期间辗转就诊多家医院均按大隐静脉曲张予相关治疗无缓解,且逐渐加重,后就诊北京某医院,经详细查体结合腹部MRI检查、下腔静脉造影诊断为BCS,转入我院经电子胃镜、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BCS、门静脉高压、肝功能不全(Child A级)。完善检查后,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BCS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临床上单纯以下肢及腹壁静脉曲张为症状的BCS病例较少见,接诊此类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并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李春民  卞策  汪忠镐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2):198+200-198,200
1病例资料患儿女,4岁,宁夏人。一年前因"过敏性紫癜"在当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下肢水肿、蛋白尿,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症状缓解。一个月前无诱因突发腹胀、上腹疼痛、发热。患儿全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主要分布于脐水平以上,血流自下至上,腹围67 cm。腹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20.
李春民 《中医研究》2011,24(8):31-3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2000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参芪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0~5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胃黏膜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