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3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颧弓是口腔颌面部侧面突出高点部位,容易发生外伤性骨折,从而给人带来的容貌和咀嚼功能损害。其存在手术小,复位不确切,难达到解剖复位的特点,复杂手术创伤风险增加。本文将我院不同条件下颧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加以总结,为手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2.
HL7是实现电子病历互连互通、互操作性最重要的信息交换内容和格式的标准。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广泛覆盖、普遍应用的世界性标准集,并部分地被美国官方选择为医疗卫生信息交换的强制性标准。对HL7的发展与进展进行一综述,概要但准确地给h~HL7在各领域的新进展,包括HL7与MeaningfulUse的关系、HL7与医疗质量、Infobutten、FHIR、CCDA,也简要介绍THL7的发展历程、知识产权的新政策以及开发应用HL7标准的常用工具。对HL7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轮廓性了解,对于当今我国电子病历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有益。  相似文献   
37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受体能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并通过死亡受体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TRAIL联合放疗、化疗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的TRAIL耐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TRAIL的基因治疗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接受缬沙坦治疗(80mg,1次/d),对照组24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10mg,1次/d),治疗8周后监测24h动态血压及测定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16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肥厚指数及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缬沙坦组谷-峰比值优于依那普利组;两组治疗后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均能明显降低ALD水平,轻度升高PRA,但依那普利组使AngⅡ下降,缬沙坦组使AngⅡ升高,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抑制AngⅡ受体有关。结论:缬沙坦能平稳降低24h血压,显著逆转左室肥厚,改善PRA,AngⅡ,ALD水平,更好地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375.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0例,发生率为24.4%,其中术后出血8例,肝衰竭3例,腹腔感染及膈下积液3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1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早期诊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及时处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比较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和传统多孔腹腔镜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 2012 年 4 月至 2013 年 9 月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 12 例( A 组),应用传统多孔腹腔镜脾切除 19 例( B 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指数 ( VAPS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美容效果评分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A 组无中转为传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病例,两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两组病例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指数( VAPS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 组病例手术时间( 168.4 ± 67.7 ) min 明显长于 B 组手术时间( 105.4 ± 21.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57,P < 0.05 ).而两组病例标本取出时间,A组( 4.1 ± 1.1 ) min少于 B 组( 9.9 ± 3.0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4.91,P < 0.01 ).术后美容效果评分 A 组( 7.9 ± 1.1 )分优于 B 组( 6.4 ± 1.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89,P < 0.01 ).结论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多孔腹腔镜相当,美容效果突出,为患者提供了另一个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FISH检测结果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FISH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子遗传学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关系。结果:54例MM患者总有效率为61.11%(33/54)。完成FISH检测者共41例,伴分子遗传学异常者占70.73%(29/41),其中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检出率分别为53.66%(22/41)、31.71%(13/41)、2.44%(1/41)、36.59%(15/41),2种及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者占48.78%(20/41)。13q14缺失阳性组患者血清校正钙水平较阴性组高(P<0.05),IgH重排阳性组患者骨髓浆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伴有2种及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患者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低于伴有1种分子遗传学异常患者(P=0.014,P=0.005)。传统化疗组中13q14缺失、1q21扩增阳性患者总有效率均较阴性患者低(P=0.02,P=0.03),未发现IgH重排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疗效差异(P>0.05);硼替佐米组中基因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使MM患者疗效得到改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可协助判断患者预后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其中伴有13q14缺失阳性及1q21扩增患者治疗反应差,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子遗传学阳性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78.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乳酸脱氢酶(LDH)与健康人的差异、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18年10月至 2020年10月收治的81例DLBCL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将淋巴瘤组患者分为Ⅰ-Ⅱ期(n=27)、Ⅲ-Ⅳ期(n=54),测定外周血NLR、PLR及LDH水平,对比两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对比NLR、PLR、LDH以及三者联合对DLBCL的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瘤组81例,NLR、PLR、LDH分别为(3.65±2.55)、(207.73±11.01)、(371.79±63.5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6±0.62 ,P<0.05)、(127.88±41.05,P<0.05)、(151.99±43.72,P<0.05)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Ⅰ-Ⅱ期患者的NLR(3.00±1.63)、PLR(172.99±61.87)、LDH(279.15±19.12)ng/mL水平对比,Ⅲ-Ⅳ期患者NLR(3.98±2.86)、PLR(225.10±25.71)、LDH(418.11±23.83)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4,P=0.011)。ROC曲线:NLR以2.44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9.1%、78.8%、74.1%,PLR以168.64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1.7%、87.1%、74.7%,LDH以186.50 ng/mL为临界值时对DLBCL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5.3%、94.1%、84.9%,三者联合时分别为 80.2%、91.8%、85.5%。四种方法特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灵敏度、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133)。两两比较发现,三者联合的灵敏度高于PLR单独检测(P=0.009),特异性高于NLR单独检测(P=0.027)。NLR、PLR、LD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88、0.866,三者联合为0.916,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与健康人对比,NLR、PLR及LDH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分期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DLBCL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9.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其显著的药理作用和廉价易获得的特性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故广泛应用于各科治疗多种疾病,是临床常用药物.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台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是体内半衰期极短的体液因子,其生物效应广泛.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NO及iNOS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多个过程,成为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in jury,HIRI)是由于需要阻断肝门的肝脏手术、肝脏移植,失血性休克以及晚期脓毒血症等各种原因导致肝血流中断或不足使肝脏缺血,当恢复血供再灌注后,肝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80.
目的评价多肝段联合切除对双侧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52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多肝段联合切除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52例均采用多肝段联合切除+胆总管或肝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有胸腔积液15例(28.8%),切口感染7例(13.5%),大量腹腔积液5例(9.6%),膈下感染6例(11.5%),肝功能衰竭4例(7.7%),胆漏2例(3.8%),腹腔内感染2例(3.8%)。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8%(3/52),死亡原因均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术后T管造影发现7例存在肝内胆管残余结石,5例经胆道镜完全取出残余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5.9%(47/49)。48例获长期随访,平均随访41.3个月,5例术后结石复发,1例反复发作胆管炎,本组远期优良率达87.5%(42/48例)。结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多肝段联合切除可以同时清除双侧结石病灶,并解除胆管高位狭窄,达到根治性目的,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但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案,结合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选择性地在双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