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ini MACS免疫磁珠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 CD62L+初始T细胞,采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抗体(anti-IFN-γ)、白细胞介素4抗体(anti-IL-4)、白细胞介素23(IL-23)"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小鼠Th17细胞分化,采用ELISA法测定Th17细胞产生IL-17水平;采用DLBCL细胞株SUDHL-4接种SCID小鼠建立DLBCL荷瘤小鼠模型;选择0、8、18d(3组,5只小鼠/每组)对荷瘤小鼠进行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计算肿瘤体积,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 小鼠在接种SUDHL-4细胞8d左右均形成瘤结节,成瘤率为100%.与对照组小鼠相比,3个过继免疫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荷瘤小鼠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 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DLBCL荷瘤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2.
437例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37例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葛凌云,李庆山,张敬举,孔庆安,王昌源,于振华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对该病有充分的认识,现将437的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63.
我院采用灌洗式引流法,治疗巨大肝脓肿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8岁。其中脓肿破溃发生弥漫性腹膜炎2例;保守治疗反复肝穿恶化者7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有4例出现显性黄疸。除1例患儿外,脓液量在500~1,000ml。操作方法 (一)置管:剖腹后找到脓肿,戳1或2个小口容指),吸净脓液,置2根多孔胶管(或蘑菇状尿管)于脓腔内,侧孔勿外露。游离一片带蒂大网膜包  相似文献   
64.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异基因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治疗了多种血液系统恶性和非恶性疾病。但是这种治疗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供者来源困难的限制,因而研究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作为一种治疗策略是当前的研究热点。1989年第1例同胞供者的UCBT治疗范可尼(Fanconi)贫血获得成功,第1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UCBT)治疗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n=45)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n=43)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DLBCL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组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6.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 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患者,在预处理中及移植后早期毒性进行比较。 方法:3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分成两组即氟达拉滨组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预处理方案均为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化疗强度的白消安/环磷酰胺,或者马法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两组患者预处理中出现的器官毒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毒性分级参照Bearman等制订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 结果与结论:两组无因预处理相关毒性而死亡。氟达拉滨组转氨酶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与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氟达拉滨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 < 0.05);血液学毒性方面,氟达拉滨组白细胞达最低值、血小板≥50×109 L-1的时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的量均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 < 0.05)。  相似文献   
67.
目的旨在探讨优化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及微小残留病检测的资料组织及数据管理的方法,使资料查询、回溯及归纳更为高效。方法通过建立患者资料表及样本资料表,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4 530个患者的6 238份标本的基本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管理,并使用数据资料表对这些标本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文件35 563个进行管理。采用ACCESS 2010及该实验室自行开发的流式分析软件CFCS,根据流式细胞术数据标准(flow cytometry standard,FCS)3.0版及3.1版读取流式原始数据的相关关键字,并将该信息于数据资料表中保存。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通过编号或姓名检索患者,通过诊断对某一病种的病例进行检索汇总,以及通过不同逻辑式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操作。通过对各个表进行连接并导出排序,以人工方式检查SQL检索的准确性。结果通过人工比对,每次检索均能正确无误且高效地检索出正确的结果。结论使用数据库对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微小残留病检测的资料及数据进行组织管理,使用SQL进行查询操作,能方便高效地实现资料数据的回溯及归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 追踪随访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Allo-HSCT的102例白血病患者,在术后2年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ONFH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从初诊到术后2年内甲泼尼龙(MP)的用量.对既发生了急性GvHD(aGvHD)又发生了慢性GvHD(cGvHD)的患者,在MP用量不同阶段定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外周血中破骨细胞分化指标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sRANKL)的水平以及破骨细胞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与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交联肽(CTP-Ⅰ)的水平,并分析Allo-HSCT术后ONFH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Allo-HSCT术后2年内,共有7例白血病患者发生了ONFH,发生率为6.9%(7/102),ONF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和供者类型无关;ONFH均发生在既有aGvHD又有cGvHD的患者中,ONFH发生率可达21.9%(7/32),明显高于无GvHD、单纯aGvHD和单纯cGvHD患者(P<0.05);在既有aGvHD又有cGvHD的患者中,ONFH阳性患者MP用量(232.7±28.6)mg/kg,明显高于ONFH阴性患者的(115.1 ±16.9)mg/kg(P<0.05).ONFH发生时,患者血浆中sRANKL、TRAP-5b和CTP-Ⅰ的水平明显高于预处理前和术后28 d(P<0.05),且以上指标与MP用量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0.664和0.682,P值均<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ONFH的发生与抗GvHD治疗过程中MP用量有关,MP可通过引起患者体内破骨细胞分化及代谢水平增加,导致ONFH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 globulin,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ST)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从1998年开始观察以ATG或ALG为基础的NST,在其应用的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和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 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