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血管内置入导管是当今医学的重要干预方法,但导管感染并发症仍居高不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过程)能正确指导护理实践,有效预防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盲襻综合征大鼠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盲襻综合征大鼠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变化. 方法:建立大鼠盲襻综合征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盲襻组).于术后第1、2、3和4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肠液行细菌培养计数,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以及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术后4周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P<0.01),血清总蛋白水平降低(P<0.01),清蛋白水平降低(P<0.05).实验组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在第4周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液菌落数2周后>1.0×106/mL,4周后达1.1×109 /mL. 结论:盲襻综合征大鼠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能较好地反映肠液菌群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医用生物蛋白胶(FS)联合应用对腹腔感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腹腔感染24 h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行肠切除肠吻合;FS组行肠切除肠吻合,吻合口喷涂FS;GH组行肠切除肠吻合,吻合口喷涂FS,术后应用GH.观察吻合口组织形态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GH组FN、α-SMA、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FS组,术后吻合口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对照组和FS组. 结论:FS联合应用GH能减轻感染对组织修复起始过程的影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肉芽组织形成,促使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且α-SMA表达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出现的频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严重腹部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危重伤病人急诊手术及复苏过程中,导致死亡的显著原因被认为是创伤三联症--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损伤控制性外科处理包括简单快速手术、术后复苏和确定性手术,能够快速控制出血和污染、实施临时关闭腹腔,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危重伤病人的处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和传统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47例腹股沟疝病人,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和传统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加速康复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提前,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亦减少.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指导腹股沟疝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66.
脓毒症是一种感染所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病死率高,救治困难,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1].脓毒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但脓毒症相关肝损害的定义、发病率、机制不明,研究其发生发展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有助于为其提供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PubMed数据库中2011至2020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PubMed检索2011至2020年发表的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文献,运用Bio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对主题词进行词频及图形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 686篇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研究文献,主要来自于美国...  相似文献   
68.
郑磊  王剑  李幼生  黎介寿 《器官移植》2012,3(4):195-199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CGD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致肠系膜血栓"切除了大部分小肠,后行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FK506),屡次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次因"小肠狭窄、不全性肠梗阻"行"小肠节段切除吻合术"。其中术后576d第3次出现肠梗阻,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胃肠减压等治疗,确定移植肠不可逆性失功后行移植小肠切除术。结论 CGD治疗困难,预后不佳,预防胜于治疗。在确诊CGD不可逆后应尽快切除移植小肠,挽救患者生命,有条件应尽快安排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并就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排斥诊断与治疗、感染防治、肠功能恢复与营养支持进行讨论。方法 供肠长380cm,供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方案。排斥监测采用内镜指导下肠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观察。并采取措施防治感染和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病人恢复顺利,移植肠和移植肝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时已摆脱全肠外营养,依靠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肝小肠联合移植对肠衰竭合并全肠外营养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人,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本实验建立的大鼠小肠颈部异位移植模型,供、受者动脉采用套叠式(Sleeve)吻合,静脉采用套管(Cuff)吻合,手术方式在传统大鼠小肠颈部异位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