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效果。采取的方法有: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知识前沿,加强与学科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实验课教学相对独立,开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课,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新体系等。同时,编写配套的教学辅助教材。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督导组和广大学生以及同行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32.
王瑞军  邓红  朱军民 《甘肃医药》2010,29(4):399-40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20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EN+P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到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3.
人源肽抗生素hPAB-β突变体及其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人工合成的人肽抗生素hPAB-β的抗菌活性。利用已知肽抗生素hBD-2的晶体结构坐标进行hPAB-β的同源模建,设计hPAB-β突变体,用PCR法生成hPAB-β突变体基因,分别构建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合成肽hPAB-β在正确复性后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将4种突变体基因插入转移体pFAST HTa,筛选阳性重组子pFAST-hPAB-β并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为筛选活性强而结构更为简单的hPAB-β突变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测定重组人肽抗生素hPAB—β及其突变体的抗菌活性,筛选理想的活性分子。方法 应用平板法和MIC测定法检测重组表达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hPAB—β34对8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及1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杀菌能力。并以化学合成的肽抗生素hPAB—β作对照;根据各目的分子抗菌能力的强弱,筛选理想的目标分子,并分析突变体结构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与化学合成的天然分子抗菌活性相当.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在125~250μg/ml之间,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在31~125μg/ml范围内;突变体hPAB—β34活性下降4倍左右;结构分析表明hPAB—β38与hPAB—β参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片层构成的氨基酸残基完全相同,而hPAB-β34则有显著不同,α螺旋少了2个残基,3个β片层中除β2与hPAB—β相同外,β1和β3的构成均多2个残基,推测hPAB—β34二级结构的改变是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组肽抗生素hPAB—β具有抗菌活性,删除3个端残基的突变体hPAB—β38活性不变,可作为hPAB—β走向临床应用的一个新侯选者。  相似文献   
35.
朱军民  陈睿  郭广敏  李刚 《甘肃医药》2009,28(3):165-166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回族,42岁。因脐周及右下腹反复疼痛3年,再发1天而人院。病人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腹丰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压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无高亢音。WBC:15.3×10^9/L,P0.80,L0.20。诊断为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后予手术前准备,经右下腹腹直肌切口拟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2002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的1型登革病毒GZ200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为探讨其来源和基因组特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6/36细胞增殖GZ2002株,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后收集感染细胞及病毒液提取R NA。根据5株登革病毒1型标准株AY145123、FJ176780、FJ176779、DVU88536、EF025110全序列设计6对相互覆盖的引物。采用R T-PCR法扩增覆盖GZ2002株基因组全长的6个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和重叠序列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GZ2002株基因组全长10 735 nt,单一阅读框长10 176 nt,推测编码3 392个氨基酸,5’及3’-UTR分别为94 nt和462 nt,无显著的密码子偏嗜性。GenBank登录号:JN20531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比较不同致病性的DENV-1型毒株发现,随DENV毒株致病力的增强,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明显增多。GZ2002株、泰国16007株、柬埔寨株及印度尼西亚98901530株的5’-UTR二级结构高度保守,3’-UTR分析显示强毒力泰国16007株与柬埔寨株均存在高突变区。结论 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可能与1998年印度尼西亚DENV-1流行株相关,编码区株特有氨基酸变异位点及3’-UTR高突变区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EGFP,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与鉴定。方法:以质粒pEGFP-N2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1,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用异丙基巯基半乳糖(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质。结果:PCR扩增得到了EGFP全长结构基因。所构建的pQE-EGF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表达率约为25%;SDS-PAGE、Western blotting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500,与理论预期值一致。结论:pQE-EGFP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表达和鉴定为TAT-EGFP融合蛋白穿透细胞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掖市甘州区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行全胃切除术后资料完整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ouble pouch jejunum interposition,DPJI)即DPJI组(n=30)和"ρ"形Roux-en-Y空肠代胃术(Roux-en-Y ρ pouch,RYρ)即RYρ组(n=33),分析2组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饮食数量与次数、消化道症状、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差异.结果 DPJI组与RYρ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饮食量与饮食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PJI组总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RYρ组(P<0.05).Vervaeck指数Ⅰ/Ⅱ级者DPJI组多于RYρ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PJI组血浆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均高于RY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JI是一种全胃切除后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9.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激发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就如何通过优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确认PaP3噬菌体53×103蛋白的编码基因.方法用PEG沉淀结合CsCl梯度密度离心分离、纯化噬菌体颗粒,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该噬菌体的结构性蛋白带,转印PVDF膜后,对53×103蛋白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进而从PaP3全基因组的252个ORFs中确认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PaP3噬菌体的结构性蛋白共发现有8个,其中53×103蛋白是由ORF29893编码的.53×103蛋白编码基因全长1 524 bp,G c=54.92%,编码508个氨基酸.该蛋白分子质量为53.7×103,等电点(PI)为7.207.结论53×103蛋白是由噬菌体基因组中0RF29893编码的,共由508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可能是一种结构性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