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问题创面也称困难愈合创面,通常是指创面损伤重或者局部营养不良,合并组织、异物外露或者严重污染时,常规治疗难以促进其愈合的一类复杂创面,治疗十分棘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可有效的对创面进行负压引流,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为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2008-2011年4年间接受放射卫生监护健康检查的825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工龄、不同性别、不同工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情况.结果 2008-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与对照组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按不同年份由高到低为2008、2009、2011和2010年;男女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射接触工龄组随着工龄增加而升高,其中>30 a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比<10、10~ 19、20 ~29 a工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射线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检出率高于医务射线组,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着丝粒畸变细胞(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粒环)高于双着丝粒(dic)和环状染色体(r)发生率.结论 长期职业性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减少电离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严重体表烧伤伴吸入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7.2-2010.2收治的41例严重体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患者治愈34例,死亡7例,死亡率17.1%.死亡病例均为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结论:合理补液,加强烧伤创面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治肺水肿、肺萎陷、肺部感染可提高严重体表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是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合适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方案,以提高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结石特点及局部解剖结构等特点与成功穿刺碎石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成功,676例患者共行经皮肾镜碎石术1557例次,最终净石率84.8%.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术中术后接受输血患者17例,其中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感染性休克2例,胸腔积液2例,无肠道、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并非所有患者同一化穿刺方案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应该个体化对待.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激光碎石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应用管路封堵器配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患者成功粉碎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2.9%,其中7例结石漂移至肾盂,2例输尿管狭窄或扭曲无法进境至结石部位,所有患者均无输尿管穿孔或输尿管黏膜撕脱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辅助工具,能显著减少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和胸部CT在评估胸上段食管癌可切除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5年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41例、女80例,中位年龄59(47~79)岁。术前患者均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及胸部增强CT扫描,判断肿瘤是否发生外侵,分析两种术前判断方法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食管癌活动度评分1~6分的患者数分别为70例、85例、32例、29例、2例和3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预测食管癌外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 0.85~0.93,P<0.001),最大约登指数处所对应的截断点值为>3。根据ROC曲线活动度评分,将4~6分认为是外侵,1~3分认为是无外侵。与胸部增强CT扫描比较,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的灵敏度75.0%,特异度89.3%,准确度88.2%,误诊率10.7%。胸部增强CT检查判断外侵的灵敏度75.0%,特异度66.8%,准确度67.4%,误诊率33.2%。两种方法比较,前者的检查特异度更高,误诊率更低。实际侵犯气管与活动度检查符合率86.7%,实际侵犯其它部位患者与活动度检查符合率85.7%。结论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可提高判断胸上段食管癌可切除率的准确性,是胸部CT检查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判断病变与气管关系方面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采用TVT-O手术治疗38例中、重度FSUI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患者1个月、6个月最大尿流率及B超残余尿测定,采用ICI-Q-SF评分评价TVT-O手术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6±4)min,术中出血(10±3)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5 d,平均2.9 d,住院时间3~6 d,平均4.2 d。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尿流率及B超残余尿测定,最大尿流率无下降趋势(P>0.05),残余尿无增加(P>0.05),ICI-Q-SF评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仅1例患者拔出导尿管1周后出现排尿困难,经膀胱训练、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其余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尿控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切口渗血,无膀胱、尿道、直肠损伤,无耻骨后血肿形成,无植入物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VT-O治疗FSUI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尤其对重度FSUI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估谷氨酰胺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行食管癌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术后当日均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其中实验组术后在常规肠内营养的基础上于第1~5天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及金双歧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于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分别检测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Ig A、Ig G、Ig M)。结果实验组Ig M、Ig G水平在术后第7天分别为(14.89±1.77)g/L、(2.30±0.6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1±2.11)g/L、(2.18±0.7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胺酰谷氨酰胺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