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纳洛酮促进非急性期脑损伤期意识障碍的恢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择1998/2003年连续收治的创伤后超过2周、早期未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闭合颅脑损伤患45例,随机均分为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证明大剂量治疗组意识恢复较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所有治疗组患未见明显药物相关副反应,所以认为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外伤后非急性期患的意识恢复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2.
副鼻窦鳞癌术后复发伴颅内浸润,放疗后皮肤广泛坏死感染的病例临床较少见,回顾国内文献颅内外沟通瘤有相关报道,但伴皮肤放疗后广泛坏死感染及再次手术广泛组织缺损的病例报道较少.我科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间对4例此类患者,予以手术切除肿瘤,并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应用背阔肌皮瓣与颞浅动脉静脉吻合行颅面修复重建,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3.
经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术后经颈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化疗时机等相关问题。方法对212例胶质瘤病人于术岳4~30d经颈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门2.5mg/kg,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4~6周后行第2疗程治疗。结果显效(CR)39例,占18.8%;有效(PR)44例,占20.8%;微效(MR)59例,占27.8%;无变化(NC)61例,d/28.8%;恶化(PD)5例,占2.4%。中位生存期接近100周。结论经颈动脉灌注治疗脑胶质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简便、经济、病人愿意接受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4.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根据临床体会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共发现32人37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 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瘤旁近距离放疗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8年来376例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瘤腔内置入放疗囊术后行131I近距离放疗316例,余60例术后行动脉化疗。随访观察两组病例肿瘤再次复发率及生存率、死亡率。结果瘤旁近距离放疗组再次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术后动脉化疗组。结论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次手术时瘤内置入放疗囊。术后注入131I行瘤旁近距离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改良的经"外侧裂-岛周"大脑半球切开的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改良的经"外侧裂-岛周"大脑半球切开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效果和并发症,分析注意事项。改良术式的要点:(1)皮肤切口为包绕蝶骨棘的"T"型切口;(2)骨窗范围覆盖外侧裂的全长;(3)根据脑组织萎缩程度确定外侧裂上、下皮质切开的位置及范围;(4)暴露大脑前动脉是充分离断眶额水平纤维和胼胝体的解剖基础。结果改良术式可清晰暴露手术区域,术后影像显示大脑半球纤维离断彻底。手术耗时(切皮到缝皮)为126~189 min,平均(150±13. 3) min,出血量110~450 mL,平均(233±58) mL。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者3例,颅内少量渗血2例,均痊愈。结论与经典"U"或"T"型开颅术相比,改良的经"外侧裂-岛周"大脑半球切开术式具有损伤轻、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的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7.
Wistar大鼠C6胶质瘤脑移植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C6胶质瘤大鼠脑移植模型,了解该模型的生物学特点,以帮助实验中有效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将活性较好的C6胶质瘤细胞微量移植入大鼠大脑半球,观察肿瘤生长特点及行为学改变。结果肿瘤移植后第3天,TW2即可出现轻微高信号改变。15/18的大鼠在第5天至少能看到2个层面的信号改变。16/18的大鼠在第11天能看见实质性肿瘤。13/18的大鼠第14天生长至半侧大脑的1/2。14/18的大鼠第20天大部分肿瘤达到半侧大脑的2/3,部分生长至对侧半球。结论实验可能的最佳时间窗在14~18 d。同时,肿瘤移植的初始细胞浓度、细胞活性和移植部位可能也对实验时间窗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技术及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在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中应用。方法采用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脊髓致伤组(n=10)和致伤对照组(n=10)。致伤组动物在相当于T7椎板水平横行剪断脊髓的后2/3;对照组动物术中仅切除椎板,不切断脊髓。术后第15d,右侧开颅,用10?A示踪剂注入右侧的感觉运动区皮质内。2周后取出大脑和脊髓组织,采用自由漂乳法行BDA染色显影。术后实验动物功能测评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tudent'st-test进行统计学原理。结果(1)脊髓损伤组动物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2)BDA顺行示踪显示大脑皮层BDA注射区内见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轴突呈阳性染色,BDA阳性染色的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在同侧中脑、桥脑及延髓的腹侧面行走,在锥体交叉后皮质脊髓束主要在对侧脊髓白质的后索中行走。在致伤组动物中,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中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损伤处终止;对照组皮质脊髓束BDA染色可一直延伸至L1水平。结论大鼠半脊髓切断结合应用BDA顺行示踪技术可以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状况进行可靠的形态学评判,是研究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纤维再生修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9.
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治疗基底节区胶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方法治疗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近期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自2004年1月以来我科应用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治疗20例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瘤患者。在我科行立体定向活检及放疗囊植入术,术后给予肿瘤间质内131I放疗并辅以颈动脉化疗(表鬼臼噻吩糖苷1mg/kg,盐酸尼莫司汀2mg/kg)。观察患者6个月内临床表现,复查增强MRI。结果1例显效,8例有效,5例微效,5例无变化,1例恶化,总有效率为45%。结论基底节区胶质细胞瘤手术致残率高,而肿瘤间质内放疗联合颈动脉化疗的近期疗效肯定,能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毒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20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化疗和大剂量化疗 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方案主要是尼莫司汀(ACNU) 威猛,大剂量组为常规剂量的2倍。结果 常规剂量化疗组13例中,有效1例,微效7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均有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大剂量化疗7例中,有效4例,微效3例,骨髓抑制反应较轻,且能迅速恢复。结论 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好,引起的骨髓抑制在短期内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