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在18只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白鼠中,用一单电极在硬膜外正中线上刺激脊髓(SCS)。6只完整大白鼠表现为心率进行性逐渐减慢和血压即刻下降。在6只切除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大白鼠中,SCS同样引起相似的反应,但幅度较小。另外6只切去迷走神经且于C_7水平横断脊髓的大白鼠中,SCS引起与完整大白鼠几乎相同的反应。这表明SCS的降心率降血压效应是在脊髓水平直接抑制侧角交感神经元以及兴奋迷走中枢的结果。脊髓以上水平的心血管交感中枢也可能参与此过程,但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63.
64.
目的探讨良性声门下喉气管狭窄(SLTS)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治疗的30例良性SLTS患者,其中男性21例,平均年龄47岁,合并气管食管瘘3例。根据病变上缘位置分为4型:Ⅰ型-环状软骨下缘、Ⅱ型-环状软骨前壁、Ⅲ型-环状软骨环周、Ⅳ型-临近或累及声带。 结果所有患者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1例。治疗方式包括1例内镜保守治疗、3例气管切开、11例T管置入、15例SLTS节段切除并一切吻合重建。一期根治手术的15例患者中,Ⅰ型病变5例,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1例,其中1例Ⅱ型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T管支撑6个月后成功脱管,1例Ⅲ型和1例Ⅳ型患者手术失败,分别转为T管支撑和气管切开,总体脱管率86.7%(13/15)。单纯T管治疗患者通气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 结论声门下部分喉气管联合切除手术可有效治愈Ⅰ~Ⅲ期良性SLTS,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Montgomery T型硅酮支架是很好的临时或终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和比较单孔和多孔胸腔镜在肺叶、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患者围手术期恢复上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台湾国立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圣玛丽医院及深圳医院、韩国大学九老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或者肺段切除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胸腔镜组及多孔(包括2孔、3孔和4孔)胸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方式改变、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拔管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疼痛评分上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多孔组(t=2.039,P=0.042;χ2=23.534,P<0.001)。单孔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多孔组(χ2=9.959,P=0.002;χ2=11.971,P<0.0001)。 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较传统多孔法创伤小,疼痛更轻。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肺单纯性磨玻璃样病灶(pGGO)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收集34例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手术方式、病灶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女性和不吸烟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和吸烟患者(P<0.05,P<0.01)。34例患者中,接受局部切除(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19例(电视胸腔镜下手术18例),肺叶切除1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3例,肺泡细胞癌2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病灶直径明显大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P<0.05);局部切除与肺叶切除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pGGO多发于不吸烟女性。pGGO中多数肺泡细胞癌病灶直径大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电视胸腔镜下局部切除对pGGO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8.
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食管癌分期对T、N、M的划分标准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新分期对我国食管外科的指导意义亟待临床验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显示新分期能较好地反映食管癌的预后,其中肿瘤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国内以局部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为主的患者而言,通过提高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以及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切除根治性和改善长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VEGF在食管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与食管癌预后明显相关。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肿瘤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0.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中  蒋勇 《肿瘤》2005,25(4):377-380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 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 ml和1955.4 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