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甲状腺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内镜下共切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共有314例乳腺增生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7例,接受乳癖散结胶囊口服;对照组157例,仅行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再手术率分别为8.9%和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组中,31例(19.7%)治愈,57例(36.3%)显效,53例(33.8%)有效,16例(10.2%)无效;对照组中13例(8.3%)治愈,25例(15.9%)显效,30例(19.1%)有效,89例(56.7%)无效,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47,P<0.01).结论 伴有可疑癌变结节的乳腺增生患者,乳腺区段切除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可降低再手术率,且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青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4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780例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青年胃癌患者与老年(≥70岁)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780例胃癌患者中,青年患者76例,占917%。老年患者90例,占11.5%。与老年胃癌患者比较,青年胃癌患者无报警症状比例升高(23.7%vs11.1%,P=O031);早期胃癌比例升高(26.3%vs8,9%,P=0.003)。青年胃癌患者和老年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区别(36.1%vs29.1%,P=0.560)。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预后要优于老年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3个月和63.3个月(P=0.023);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不如老年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9月和41.3个月(P=0.042)。结论与老年胃癌比较,青年胃癌具有“报警症状”少、早期胃癌比例高的特点;青年胃癌预后并不差于老年胃癌,年轻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前,肿瘤外科临床医师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其原因是多为良性因素所致,即使在恶性因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们能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有良性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了自1988年2月至1994年10月期间,因胃癌或大肠癌行根治或姑息切除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36例病人作如下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性24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为50.7岁,其中胃癌术后14例、大肠癌术后22例。术后出现梗阻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最短者为5天,最长者为6年。将术后30天以内发生梗阻者为术后早期梗…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直、结肠外伤病例不断增多,本院从1979年12月到1984年12月共收治12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全部为男性,年龄16~68岁。结肠伤6例,腹膜内直肠伤2例,腹膜外直肠伤4例。病因与分类:(见表)。医源性损伤6例,占直、  相似文献   
16.
收集我院1990-1999年间收治的急腹症26例,均误诊为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残株炎而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至1995年8月该院收治消化道平滑肌瘤26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平滑肌瘤15例,平滑肌肉后11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上腹不适、呕血黑便、腹部肿块及肠梗阻。内窥镜诊断率50%,消化道钡剂诊断率65.3%,未确诊6例,其中4例经CT检查证实。CT检查排除了2例误诊病例。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平滑肌瘤术后无复发,平滑肌肉瘤术后存活5年以上5例,存活3年3例,存活1年3例。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1.6∶1,平均年龄53.6岁,50岁以上发病占62%),部位以胃最为多见.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0%,消化道造影74%,CT阳性率为94%.病理表现:肿瘤多为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CD 34阳性(70%)、CD 117阳性(75%).结论 G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常规内窥镜、消化道造影、B超等检查仍有相当病人漏诊,CT在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GIST的确认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D 34和CD 117阳性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皮下植入式输注器治疗转移性肝癌12例。治疗后3例肝脏肿块明显缩小,达部份缓解,已存活9、12、18个月。6例肿块虽无缩小,但病情明显改善,术后已存活6~12个月。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仅作互~2次治疗,存活6、8个月。1例因恐惧而未化疗,4个月后出现黄疸、肝脏巨大肿块、腰背痛,接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该法化疗有操作简便、减少疼痛及并发症、肿瘤部位药物浓度高、行动自由、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特点,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新发现的多药耐药相关的膜转运蛋白,了解耐药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是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了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它在乳腺癌化疗指导中的潜在意义,评估其在判断乳腺癌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BCR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0.282581±0.183686)与正常对照组(0.03125±1.000905)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乳腺癌组织BCRP与ER、PR、c-erb-B-2、EGFR阴阳性值均数的比较,以及腋淋巴结无转移、腋淋巴结转移组之间BCRP表达值差均无显著性。结论: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水平,是独立于ER、PR、c-erb-B-2、EGFR的细胞膜蛋白。BCRP高表达者采用表阿霉素为辅的联合化疗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