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后腹膜腔无TriPort的单孔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例肾细胞癌患者,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32 ~ 68岁,平均47.5岁.癌肿最大径3.5 ~6.4 cm,平均5.2 cm.癌肿位于肾上极2例,中极5例,下极3例.在腋中线髂嵴上3 ~4 cm做直径长约3 cm的半圆形切口,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无TriPort的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6 min.出血量约100 ~200 ml,平均15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4d,平均住院时间7~9d,所有患者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术后随访3~ 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后腹膜腔无TriPort的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还可以减少手术费用及手术创伤,并具有一定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单纯肾囊肿恶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单纯肾囊肿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4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肾囊肿(Bosniak Ⅰ),超声或CT提示单纯肾囊肿病变,随访5~9年后囊肿体积增大2例,无变化1例,体积缩小1例,超声提示囊内结节或分隔,CT提示囊肿内可强化结节或分隔.结果 4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Ⅰ~Ⅱ级1例,Ⅰ级2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分期均为T1.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单纯肾囊肿有恶变可能,对于有特性变化的囊肿,无论其体积是否改变,尤其单纯囊肿中出现可强化结节或可强化分隔达BosniakⅢ甚至BosniakⅣ时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管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及变异分析。方法 180例符合CP管理入径标准者,按既定肾结石CP管理流程进行诊疗操作(CP组)。将此前196例非CP管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间平均住院日、术后无石率、平均住院花费以及其中药品费用所占的百分比、患者出院满意度评分等量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中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P组入径率41.67%,变异率达58.33%,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医、患对CP管理流程的认识偏差;CP组在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花费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无石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所占住院费用百分比2组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CP管理可有效缩短PCNL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CP管理的医患教育是推行CP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应用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探讨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7例疑似膀胱尿路移行上皮肿瘤患者的肉眼血尿,行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液脱落细胞学分析,结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液脱落细胞诊断膀胱癌的效能.结果 通过膀胱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癌患者92例,其中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阳性患者70例,其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92.8%,G1、G2、G3分级敏感性分别为61.2%、81.2%、92.3%,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肌层浸润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3.6%及85.0%,尿脱落细胞学总的敏感度为33.7%,特异度为93.3%.结论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的检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对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术及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58例临床资料,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组(A组)41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组(B组)17例。对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手术出血量(98.4和165mL)、术后住院天数(7.1和8.0d)、术后应用止痛药时间(1.2和3.1d)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50和110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2和3.5d)比较,A组长于B组(P〈0.05)。A组1例因电切输尿管口出血,中转开放手术。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7.3%和11.8%)及肿瘤复发率(14.6%,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联合尿道电切镜、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未增加术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6.
透明细胞癌常见于肾细胞肿瘤,原发于膀胱者很少见.1995-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共收治6例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本文复习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1 临床资料 6例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0岁(44~ 73岁).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介绍CO2气膀胱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TURBT)的初步研究。方法:2007年4月~2007年8月采用CO2气膀胱对2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肿瘤平均直径为1.7cm(1.2~2.5cm)。初发患者8例,复发患者1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min(5~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ml(2~7m1)。术后病理:膀胱移行细胞癌I级2例、I~Ⅱ级4例、Ⅱ级12例,乳头状瘤2例。肿瘤切缘及基底无肿瘤残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天(2~4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CO2气膀胱TURBT视野清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19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腹膜后右肾下极有3.5cm×2.4cm无回声占位性病变,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肿物体积未见明显变化。血清Ca199、Ca125、CEA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并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腹膜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腹膜后肿瘤,诊断该病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该肿瘤的体积及生长速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确定关系。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Von Hippel-Lindau病并发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高von Hippel-Lindau病(VHL)并发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7例VHL病并发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2岁。手术治疗6例,共切除肿瘤34个,其中5个肾脏行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13个;切除肾脏4个,发现肿瘤21个。结果 随访8-76个月,平均45个月。1例术后26个月肾脏肿瘤复发,行肾脏切除。1例双肾切除者,半年后行肾移植,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移植肾功能良好。4例患者肿瘤无复发和转移,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拒绝治疗,随访25个月肿瘤局部有进展,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肾癌是VHL病主要病变之一,具有多中心、双侧发病、易复发等特点。薄层CT是主要的诊断和随访手段。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双肾切除,肾肿瘤剜除和肾部分切除等,保留肾单位术后应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再发的病变。  相似文献   
40.
输尿管阴道瘘的早期修复(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1965~1994年共收治输尿管阴道瘘患者10例。均发生于妇科手术后。尿瘘发生时间为术后3~30天,平均13.4天。联合应用IVU、膀胱镜、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及染料染色检查确诊。患者均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随访1~2年,全部治愈。认为早期修复输尿管阴道瘘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