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5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T-MRI)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偏头痛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DT-MRI检查两组胼胝体,比较两组胼胝体各部分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比较观察组中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的胼胝体各部分的FA和ADC值,分析胼胝体各部分FA值对预测针刺疗效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9例,无效27例;有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有效和无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  相似文献   
592.
张虎 《智慧健康》2023,(14):196-199
目的研究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混合痔病患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的奇偶数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奇数作为对照组(40例),偶数则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实施联合治疗方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整体上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结合外剥内扎术在治疗混合痔上取得良好效果,且采用联合治疗手段较单独实施外剥内扎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极大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593.
邱丽  张敏  张虎  王青  宋艳梅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63-1966

目的:研究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进展成青光眼(PACG)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1/12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PAC患者86例86眼,其中随访2a以上、有5次以上的可靠视野的LPI后PAC患者65例65眼,平均随访时间为2.65±0.27a,根据是否出现视野缺损和相应的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记录进展为PACG的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LPI后PAC患者65眼中9眼(14%)进展成青光眼。进展组年龄(68.67±7.03岁)、随访眼压波动(10.11±4.17mmHg)与未进展组(61.95±8.03岁,5.54±2.73mmHg)有差异(均P<0.05),进展组的垂直杯盘比(VCDR)≥0.6、粘连性房角关闭(PAS)≥1个象限、PAS范围合并贴附性房角关闭>2个象限进展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均P<0.05)。PAC患者LPI后进展成PACG与患者的年龄、随访眼压波动、VCDR≥0.6、PAS≥1个象限、PAS范围合并贴附性房角关闭>2个象限呈显著正相关(rs=0.304、0.396、0.495、0.268、0.309)。

结论:PAS≥1个象限和PAS范围合并贴附性房角关闭>2个象限、VCDR≥0.6、高龄、随访眼压波动大与LPI后PAC患者进展成PACG相关。  相似文献   

594.
目的:探讨内脂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入选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收集患者外周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的血样和本次导致STEMI发生的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血样,比较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进而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观察内脂素对巨噬细胞中ADAMTS-4表达的作用。结果: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水平高于外周动脉(内脂素:15.13±6.30ng/ml vs. 9.20±4.13ng/ml,P<0.001;ADAMTS-4:101.27±9.56ng/ml vs 74.36±12.43ng/ml,P<0.001),同时,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2=0.86,P<0.001)。体外实验证实,内脂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上调ADAMTS-4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内...  相似文献   
595.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对Ⅱ期结肠癌(colon cancer, CC)风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搜集2015年01月至2023年07月经手术证实的167例Ⅱ期CC患者资料,按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ESMO)指南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77例,中高风险组90例;按7∶3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组(n=116)与内部验证组(n=51)。在术前静脉期CT图像上对肿瘤进行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特征经降维、筛选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观察模型校准度和临床获益。结果:训练组中高风险64/116例;内部验证组中高风险26/51例,两组间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筛选出6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Ⅱ期CC低风险和中高风险的预测模型,训练组AUC为0.822,灵敏度:84.4%,特异度:71.2%;内部验证组AUC为0.802,灵敏度:96.2%,特异度:60.0%。模型显示出较高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阈值概率范围0.04~0.85...  相似文献   
596.
597.
目的构建一种简便、快速而准确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早期识别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发生无复流高危风险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方法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个人史、Killip分级、实验室检查等变量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在PPCI治疗过程中发生无复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STEMI患者PPCI发生无复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以及临床有用性。应用Bootstrap重复采样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研究共纳入280例患者,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无复流发生率为30.7%。KillipⅢ~Ⅳ级(OR=3.537,95%CI:1.665~7.514,P=0.002)、平均血小板体积≥9 fL(OR=4.003,95%CI:1.091~14.689,P=0.037)、血糖≥7.8 mmol/L(OR=2.315,95%CI:1.318~4.066,P=0.003)和症状到入院时间(OR=5.594,95%CI:2.041~15.328,P=0.002)是STEMI患者行PPCI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STEMI患者行PPCI发生无复流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668~0.795),内部校准曲线贴近标准曲线。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复流高危风险的STEMI患者,并在PPCI术中在发生无复流之前给予前瞻性的预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98.
目的 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抗衰老的功效。方法 将健康产妇新鲜胎盘冷冻干燥后碾磨为粉,并使用蒸馏水进行提取,制成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发育8 h (8 hpf)的AB系斑马鱼使用PHFAE(0、1、10、25 μg·mL-1)连续作用72 h,对其体内β-半乳糖苷酶进行染色。随后将AB系与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均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PHFAE (1、10、25 μg·mL-1)组,对照组给予培养水,模型组给予0.5 mmol·L-1 H2O2溶液制备氧化损伤模型,PHFAE组同时给予H2O2与不同浓度PHFAE,连续作用72 h后,测定皮肤表面荧光斑点的数量;试剂盒法检测鱼体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组斑马鱼体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角质细胞的死亡(P<0.01),明显抑制ROS的积聚,显著升高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P<0.01)。结论 PHFAE通过调控ampkmdm2Cu/Zn-sodMn-sod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抗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