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吡硫霉净(C_5H_4NOSNa)是一个广谱抗菌药物,尤其对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其抑菌效果优于益康唑。为方便患者使用,我们研制了吡硫霉净搽剂,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处方吡硫霉净 10.0g95%乙醇 631.8ml蒸馏水加至1000ml2 制法称取吡硫霉净(江苏武进制药厂)溶解于适量95%乙醇中(约为全量的2/3),搅拌,使全溶后,将剩余的95%乙醇加入,添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过滤,含量测定合格后分装于100ml 聚乙烯塑料瓶  相似文献   
72.
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膀胱癌尿液标记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寻找膀胱癌尿液中新的肿瘤标记物。 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 /离子化 飞行时间质谱 (SELDI TOF MS)技术 ,选用IMAC Cu 3蛋白质芯片对 6 1例膀胱癌及 95例对照组尿液标本进行检测以筛选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差异表达蛋白质。 结果 两组尿液标本结果比较发现 ,膀胱癌差异表达明显的潜在标记物 4个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44 5、370 3、3896、5 932。其中 344 5蛋白质被鉴定为α defensin ,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 80 % ,特异性为 75 % ;370 3蛋白质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32 % ,特异性为 94 % ,阳性者中 97%为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 ;3896、5 932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8%、5 5 % ,特异性分别为 4 0 %、35 %。 结论 SELDI TOF 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用量少和高通量分析方法 ,能直接筛选出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相对特异的潜在标记物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张炯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41-124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微创外科技术是减少组织损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技术。我院2002-10—2003-10应用射频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5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从生长于我国和日本近海称为异足索沙蚕的环节动物中可分离出沙蚕毒素。沙蚕毒系农药即是从沙蚕毒素衍生出的一系列仿生合成杀虫剂 ,在我国以杀虫双为代表。该系列农药具有高效、广谱、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特点 ,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较广泛 ,中毒病例时有发生。因杀虫双系国内特有制剂 ,国外未见毒理学研究及临床中毒报道 ;国内虽有研究 ,但尚不够深入。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沙蚕毒系农药的理化性质沙蚕毒系农药常见品种有杀虫双、卡特普 (杀螟丹 )、杀虫环、杀虫磺、多噻烷等 ,其中以我国自行研制的杀虫双使用最广泛 ,国内大部分省市均…  相似文献   
75.
精囊扩张的病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囊扩张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46例精囊扩张患者,其中精囊炎36例,用精囊内留置导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治疗1周;精囊囊肿3例,直接用精囊内留管吸净囊液并抗炎治疗;射精管开口处结石1例,经尿道精阜电切,取出米粒大小结石1枚;精阜开口处息肉1例,经尿道息肉电切;后尿道炎症2例,抗炎无效后给予后尿道绿激光汽化;PCa3例,根治性前列腺和精囊切除术。结果:精囊炎随访6个月~2年,32例血精消失,4例在治疗后3个月血精症状复发;精囊囊肿、射精管开口处结石、息肉及后尿道炎症随访6个月未复发;PCa术后6个月未复发。结论:精囊扩张的病因复杂,经相应处理后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一B27(HLA-B27)。方法 对56例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患者,以HLA-B27的特异引物和内对照β-Globin引物对标本DNA分别进行常规PCR和SYBRGreen Ⅰ荧光PCR检测,并对HLA-B27阳性DNA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后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常规PCR检测HLA-B27阳性的样本上具有136bp的条带,所有的阴性和阳性样本都有268bp的β-Globin条带,共有30例患者HLA-B27阳性。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标本的熔解曲线图上(86.3 0.5)℃处有B-Globin的Tm峰.HLA-B27阳性的样本在熔解曲线上有(90.2 0.6)℃HLA-B27的Tm峰。两种方法结果符合率达100%。即使1:100稀释的。DNA也可用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出结果,而常规PCR只有用原倍DNA才能检测出结果。结论 SYBR Green Ⅰ荧光:PCR法快速、准确、敏感、实时、简单和环保的特点是常规PCR法所没有的,完全能够替代常规PCR法,成为检测HLA-B27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国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对照组中FcγRⅢA-158F/V多态性的比较,确定其多态性与RA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收集就诊192例汉族RA患者[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所修订的RA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确定FcγRⅢA的多态性,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RA患者中FcγRⅢA-158V/V纯合子基因型显著增高(X^2=11.85,P<O.01)。FcγyRⅢA-158V/V纯合子患者发病较158F/F纯合子早(P<0.05)。FcγRⅢA-158V/V纯合子类风湿因子(RF)的阳性率低于其他两组(P值分别为0.030和0.041)。结论 FcγRⅢA-158V/V纯合子与RA相关,FcγRⅢA多态性是RA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396例房颤患者(病例组)和726例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研究方法,检测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s1412125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观察P=1.05×10-6,矫正P=0.176;基因型关联分析:加性模式矫正P=0.146,显性模式矫正P=0.162,隐性模式矫正P=0.998)。进一步分析显示,rs1412125等位基因C可显著增加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矫正P=2.07×10-4,矫正OR=8.20,95%CI:2.70~25.0)。结论: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房颤之间不存在独立相关性,但其与性别、风湿性心脏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可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管功能指标的表达变化特点,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发现肾小管间质损伤。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FSGS组60例,对照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IMN)36例、微小病变组(MCD)30例。比较三组患者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白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分析FSGS患者不同病理亚型及不同性质小管间质病变时KIM-1、IL-18、NGAL的表达特点。结果:(1)蛋白尿水平相当的情况下,FSGS患者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尿KIM-1、NGAL、NAG、RBP水平均高于IMN、MCD患者(P0.05)。(2)尿KIM-1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血胱抑素C(CysC)增高(P0.05);尿NGAL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蛋白尿、血BUN、尿C3、尿α2-MG均增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3)FSGS患者中,存在急性或慢性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与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者相比,尿KIM-1、NGAL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白蛋白降低(P0.05)。(4)NAG、RBP尚在正常范围的患者KIM-1、NGAL、IL-18已经增高,病理亦证实其肾小管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病变。尿KIM-1、NGAL、NAG诊断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尿IL-18、RBP、CysC。结论:FSGS患者较IMN、MCD患者存在更为显著的小管间质损伤,其原因独立于蛋白尿严重程度之外。尿KIM-1、NGAL、NAG是诊断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0.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前瞻性观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63例经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且蛋白尿≥3.5g/d的特发性FSGS患者进入本研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析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和E选择素(ES)的阳性率,观察起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及静脉血栓栓塞(VTE)并发症的关系,观察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FSGS患者的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无VTE的52例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CECs48.1%、vWF92.3%,sTM96.2%,VCAM67.3%,ES28.9%,其中VCAM阳性患者的血压水平、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及肾小管损伤指标NAG酶、RBP均显著高于阴性者,CECs及ES阳性与阴性患者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sTM、VCAM与SCr显著正相关,VCAM、vWF与NAG、RBP均有正相关性。随访2月时15例达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效(NR),8例失随访,1例进入腹膜透析治疗退出本研究。CR组治疗后sTM、VCAM均明显下降,而vWF、ES水平变化不明显,PR组治疗前后相比sTM明显下降,余三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前后各项内皮损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随访1年期间11例患者获得持续缓解,该组患者各观察点E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sTM于随访2月时即降至正常,VCAM、vWF分别于随访2月、6月时开始下降,随访12月时仍高于正常对照。(3)合并VTE者CECs、vWF水平显著高于无VTE者。结论:FSGS患者存在明显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其中VCAM及CECs水平的异常升高分别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疾病的缓解内皮细胞功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FSGS患者的病情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