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9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来,对ARDS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但至今仍未寻求到满意的治疗策略,病死宰高达50%~70%,是危重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作为ABDS一项重要治疗手段,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并发症,改善氧合,维持组织氧供,降低病死率。1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目前公认的ABDS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合理适  相似文献   
102.
数据挖掘技术在肝癌术后预测分析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数据挖掘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后预测的效果。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神经网络方法在SAS软件上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我校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0年1月1日入院至1995年12月31日出院的145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准确率。结果:从56个指标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指标进入模型,经适当训练后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预测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应用于肝癌术后预测分析,效果较为理想。在应用数据掺掘技术时应采用较大样本,同时还应根据资料类型选用适当的方法,反复尝试。  相似文献   
103.
王平  张智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43-3743
目的:探讨恒速球泵以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恒速球泵硬膜外麻醉用于元痛分娩产妇183例(实验组),选择同期自然顺产产妇183例对比观察(对照组).结果:实验组178例(97.2%)产妇镇痛效果满意,5例(2.7%)对镇痛效果不满意;有35例(19.1%)转剖宫产术,但手术均在原麻醉下完成,术中麻醉效果优良.实验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平均8.7分,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40.5%),而助产率高于对照组(5.0%).结论:本方法镇痛效果确切,简便,不影响宫缩,对母婴均无不良反应,对母婴生理干扰小,不仅镇痛效果优良,而且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IL—2R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技术对各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IL-2R进行动态观察,以研究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例。结果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建立尿中性肽内切酶 (NEP)检测的ELISA法 ,明确用ELISA法检测尿NEP在诊断肾小管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尿NEP检测的ELISA法 ,并与荧光法比较 ;分别用两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尿NEP。结果 ELISA法检测NEP ,浓度在 2 0~ 2 0 0 μg/L时 ,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P <0 .0 1)。取 10次标准曲线 ,计算线性范围内各浓度的变异系数 (CV)为 2 .0 6 %~ 4 .17% ,平均 2 .98%。所有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均 >0 .99(P <0 .0 0 1)。ELISA法回收率为 93.6 %~ 10 7.3% ,平均为 10 1.7%。该法批内CV为 4 .15 %、5 .4 6 % ,批间CV为 6 .2 4 %、6 .39%。检测限值为 2 .2 0 μg/L。患者组两法测得尿NE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各组两法结果无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尿NEP可以帮助判断近端肾小管损伤。ELISA法与传统荧光法相比更简便 ,不需特殊仪器 ,却有良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 ,可以作为评价肾小管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37例肝硬化患者中21例为代偿期,16例为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7%(14/21),HBVDNA含量为(4.3±2.1)×10^6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14%(3/2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8%(14/16).HBVDNA含量为(5.1±3.4)×10^7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6%(9/16)。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1/20)。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1)。结论:HBVDN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骨折创面覆盖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创面覆盖的时机、方法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 ~ 34个月).平均33.5岁(15 ~ 52岁).伤后就诊时间平均为3.5 h(1~12 h).骨折部位:近端1/3 6例,中段15例,远端1/3 10例.Gustilo分型:ⅢA型8例,ⅢB型13例,ⅢC型10例.AO分类:A1型3例,B2型6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4例.创面—期闭合11例,VSD治疗后再次清创延期闭合20例.局部旋转皮瓣6例,腓肠肌皮瓣7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游离皮瓣4例,游离植皮12例.外固定架固定5例,钢板螺钉内固定21例,不扩髓髓内针内固定5例.一期植骨4例,骨不连、骨缺损植骨2例.并发症方面:局部浅层感染2例(一期闭合组、延期闭合组各1例),经VSD治疗后感染控制,创面及骨折愈合,慢性骨髓炎1例(延期闭合组),经冲洗引流并清除局部死骨后窦道闭合,二期行局部植骨,骨折愈合.[结论]对于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骨折,一期闭合创面不会增加创面的感染率,还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但适用于有相当临床经验及有显微外科技术基础的单位开展.延期闭合创面可以减少游离皮瓣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手术难度,相对也减少了皮瓣切取所带来的副损伤.术后早期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能够帮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例原发、11例继发椎间盘炎患者采用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钛质cage支撑、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通过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来评估病情的转归。通过术后X线片来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即感腰腿痛明显缓解,床上能自行翻身,术前腰腿痛VAS评分为8.25±2.21分,术后VAS评分第1天为4.36±2.43分,第7天为2.59±2.13分,第14天为2.38±1.13分,末次随访时为1.88±1.21分。所有患者的VAS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沉升高,3d后逐渐下降,所有病例CRP术后均明显下降,2~4周时ESR和CRP恢复正常(ESR<15mm/h,CRP<8mg/L)。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随诊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消失,病变椎间隙在6~12个月均达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能迅速缓解腰腿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重症椎间盘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