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我们对18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不同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上尿路改变和反流,71% 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60% 伴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29% 为逼尿肌无反射(DA).脑外伤患者中70% 为DO不伴协同失调.7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表现为DO.1170例骶上损伤患者91% 为DO,83% 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223例骶髓及以下损伤患者73% 为DA.共有12% 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上尿路积水改变,4% 表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脊髓发育不良患者81% 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86% 膀胱顺应性下降,55% 有上尿路积水改变,31% 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2% 为逼尿肌无反射,88% 膀胱顺应性基本正常.糖尿病膀胱患者81% 膀胱感觉减退,76% 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结论 不同神经病变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特点不同,应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分析充盈和排尿期膀胱测压数据识别和建立典型信号模式(TSP),并验证其在实时定性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81例下尿路症状成年男性进行582次膀胱压力测定,识别和描述充盈和排尿期的膀胱压(Pves)、腹压(Psbd)和逼尿肌压(Pdet)的曲线信号模式;分别在膀胱充盈开始、充盈中、排尿开始、排尿中及排尿后比较上述曲线的TSP:信号的细微结构(模式Ⅰ)、信号对呼吸和说话或轻微移动的应答(模式Ⅱ)、信号对规则咳嗽的应答(模式Ⅲ),辨别逼尿肌不稳定、腹肌收缩和直肠运动导致的信号巨观改变(模式Ⅳ).比较对应信号的符合率,对膀胱测压的TSP进行系统描述,以控制信号质量.结果 充盈开始时,91.8%(534/582)曲线在Pves及Pabd具有相同的Ⅰ、Ⅱ型信号、为“活”信号;74.8%(435/582)对咳嗽的应答相同,仅3.1%(18/582)出现腹肌或直肠收缩产生的巨观改变.在充盈期,98.3%(572/582)的Pves及Pabd的Ⅰ型和Ⅱ型信号相同,98.5%(573/582)对咳嗽的应答相同或相似,8.3%(48/582)出现腹肌收缩,33.7%(196/582)逼尿肌不稳定,17.4%(101/582)直肠收缩.在排尿开始前,94.0%(547/582)的Pves及Pabd对咳嗽应答相同.排尿期91.2%(531/582)为“活”信号,95.2%(554/582)为典型逼尿肌收缩模式,2.1%(12/582)直肠收缩,15.3%(89/582)盆底松弛.排尿后,91.2%(531/582)仍为“活”信号,87.5%(509/582)Pves及Pabd对咳嗽的应答相同.结论 TSP是尿动力学测定中进行实时定性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熟悉和辨认所描述的TSP并与典型值范围结合可使质量控制具体化,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3.
PCR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对其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并对其方法学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特别着重介绍该项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如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的诊断;肾移植的HLA配型;泌尿系肿瘤癌基因的诊断;结核和非特异性感染以及性途径传播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等。  相似文献   
64.
急性移植肾肾小球肾病及其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3份移植肾及活检标本进行PAS及六胺银染色,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急性移植肾肾小球肾病(AAG)的发生率较高(58%),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肾小球渗出性改变及基底膜增生性改变,有时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对其病因的研究表明,AAG发生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关。通过PCR技术及ELISA法诊断HCMV感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发现HCMV感染及CD4/CD8<1.5组AAG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未感染及>1.5组的32倍与12倍。10例接受移植肾活检的患者中,5例确诊为AAG,其中3例因治疗无效而行移植肾切除术。AAG是影响移植肾成活的重要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5.
66.
(3)临床价值与意义 按照“尿道弹性塌陷软管模型”,排尿期后尿道呈漏斗状完全开放,尿道内压力应等干膀胱内压力,但该模型并不能完全适于人体生理状态,因为正常生理条件下后尿道存在着内、外括约肌两个压力带,尤其是外扩约肌较为固定,为排尿期膀胱  相似文献   
67.
现代尿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率的增高,对其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为泌尿外科领域的热点,其中关于BPH尿动力学的研究更为如此。另一方面,先进的电脑控制尿动力学仪器应用临床,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8.
应用骶神经刺激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例临床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症、尿潴留、骶柱裂排尿障碍的患者先进行试验性刺激,得到满意的症状改善后施行骶神经刺激InterStim装置永久性植入术,以探讨骶神经刺激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疗效评估、并发症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试验刺激后患者排尿次数、尿量、尿失禁次数和数量、残余尿量均获得75%以上氡, 久性植入术后上述各客观指标也获得了显著性改善(P<0.05),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提示骶神经刺激是一项疗效确切、临床中行的新技术,它为那些对常规治疗夫效的难治性排尿功能障碍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9.
目的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测定(UP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道压力测定,并比较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前列腺尿道长度高于同龄正常参考值(P<0.05)。结论UPP测定对判断后尿道梗阻部位及前列腺大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0.
地震后伤员泌尿系问题的处理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创伤可直接损伤泌尿系统或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泌尿系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震创伤后常见的早期及后期泌尿系主要问题如尿潴留、少尿或无尿、肾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等,分析其原因,介绍正确的处理原则,各种康复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长期随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