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情况并探讨MS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等指标,其中171例(84%)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观察患者随访治疗期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同醇水平.结果 在初次确诊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6例(81.77%)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4例(26.50%),高血糖症患者29例(17.68%),高血压患者114例(68.67%),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4例(50.60%).非MS前列腺癌患者37例(18.22%).MS前列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与非MS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Gleason评分在两组前列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期间153例(90.05%)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9例(32.02%),高血糖症患者38例(24.8%),高血压患者105例(68.62%),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6例(56.22%).非MS患者18例(10.53%).MS发生几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同时罹患MS,MS前列腺癌患者较非MS前列腺癌患者的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升高,PSA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漏诊率.接受长期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S发生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旁视肾镜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旁视肾镜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治疗膀胱结石26例.其中,前列腺增化合并膀胱结石20例,尿道结行将结石推入膀胱再碎石者4例,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膀胱结石2例.单发结石10例,多发结石16例.结果 所有患心者均一次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100%,无严重燕发症.结论 旁视肾镜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卢碎石消石术治疗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抑癌基因p16和p53在磅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抑癌基因P16和P53的表达与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抑癌基因P16和突变型P53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69例膀胱癌标本中37例P16检测阳性(53.62%),30例P53检测阳性(43.48%),P16了性率在I,II和III级肿瘤中分别为69.57%,56.25%和21.43%,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70.59%和37.14%。P53阳性率在I,II和III级肿瘤中分别为26.09%,46.88%和64.29%,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29.41%和57.14%,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P16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P53阳性率逐渐上升,P16阴性或P53阳性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高于P16阳性或P‘53阴性患者,结论:P16和P53的表达状况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16和P53的免疫组化检测人有评估膀胱癌预后的价值,可作为膀胱癌的生物学瘤标。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的方法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管后正常排尿15例,一次性手术治愈占83.33%,最大尿流率(MFR)为(14.8±3.4)ml/s,平均手术时间为(22.7±3.3)min;术后尿道出血4例,占22.22%;0.5年后因尿道狭窄行开放手术3例,占16.67%.结论:在有效地控制治疗适应证的前提下,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断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D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洗,移植肾放置左侧,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此模型较容易掌握,可以在条件比较简单的实验室开展,除常规显微外科器械外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偶发性肾上腺肿瘤29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提高偶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29例偶发性肾上腺肿瘤进行分析。29例中,手术时偶然发现1例,B超扫描发现25例,CT检查发现28例。28例行手术治疗,1例未手术。结果27例患者痊愈,无术后并发症。提示CT可作为偶发性肾上腺肿瘤首选影像学诊断,B超可作为筛选诊断。偶发性恶性肾上腺肿瘤以转移癌多见,而原发性肿瘤极罕见。对确诊为恶性肿瘤、功能性肿瘤及直径>4cm的肿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应警惕偶发性嗜铬细胞瘤的潜在危险;对非功能性、直径<4cm的肿瘤可行CT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2—05/2008-10 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睾丸肿瘤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延迟就医,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32例表现为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改变呈分支状、斑片状。20例CT检查5例示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可能,其中4例为病理证实。结论:加强睾丸肿瘤知识的普及、提高自检能力;怀疑肿瘤时应细致体检及常规阴囊超声检查;不能确诊时及早手术探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 9岁。因发作性头痛、头晕4年于2 0 0 3年1 1月5日入院。血压2 4 0 / 1 2 0mmHg,服用降压片、硝苯地平药物效果欠佳,4年内体重下降1 4kg ,性欲下降。查体:患者精神差,消瘦,无向心性肥胖,腹部平坦。实验室检查:血K 2 .1 0mmol/L ,Na 1 4 5mmol/L ,Cl-1 0 3mmol/L ,CO2 CP 31mmol/L ,2 4h尿3 甲氧基 4羟基扁桃酸(VMA) 36 .34μmol,1 7 羟皮质类固醇(1 7 OH) 1 0 6 .1 8μmol,1 7 酮类固醇(1 7 KS) 1 73.4 6 μmol。血浆醛固酮立位2 0 4ng/L。CT示左肾上腺区1 7cm×1 4cm×1 0cm实作者单位:2 15 0 0 6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CNA-LI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