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肺移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肺疾患的唯一有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4月11日成功为1例双侧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大疱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左侧单肺移植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2010年1月,卫生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围绕两条主线:服务方面,明确职责,丰富内涵,延伸服务,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合在一起;管理方面,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实施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同工同酬,工效挂钩,实现优劳优得[1]。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对324例24h内发生的AMI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它们与各种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二元回归分析提示AMI的患者中性粒细胞>7×109/L组,多表现为冠状动脉初始血流TIMI分级0级(P<0.002)、严重心律失常(P<0.001)及死亡(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MI在30d内发生死亡多见于年龄≥70岁(P<0.001)、合并严重心律失常(P<0.001)及入院时中性粒细胞>7×109/L(P=0.01)的患者。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作为AMI预后的分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4.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小儿肺包虫病是肺部最常见的寄生虫病[1],其发病及诊治和临床护理另具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包虫破裂造成患者室息、过敏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可致患儿死亡.  相似文献   
55.
盆腔炎是妇科较常见的炎性疾患,常规用药物治疗,对急性炎症期尚可控制,但对慢性炎症、炎性包块常缠绵难愈。我科采用超短波并电脑中频电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复视验案     
<正> 邰××,男,45岁,1997年10月27日因车祸后住入我院五官科,病案号25660,诊断为:斜视,因复视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行走,要求针灸科协治。 诊查治疗,左眼正常,右眼球偏向内眦,转动不灵,自觉微涩,视物成群,全身尚好,二便正常,舌红少津,脉弦细。辩证:外伤致脉络损伤,眼球外展肌麻痹。治  相似文献   
57.
<正>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用针刺配合拔罐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23例,女46例,其中急性首次发作者51人,慢性反复发作者18人,临床特征: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的搔痒风团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术前康复锻炼。在入院时和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康复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P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住院天数(7.0±0.6)d,明显短于对照组(8.4±1.2)d,P0.05。结论术前康复,能增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张环  常海霞  赵志敬  辛渭川 《医学争鸣》2007,28(24):2224-2227
目的探索形状(片层及条带)对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EHT)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与液态胶原,Matrigel,2×DMEM混合,注入环形槽内形成心肌条带,注入方形槽内形成心肌片层,条带和片层培养1wk后行力学拉伸,继续培养1wk,行HE染色,鞣酸多彩(ma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等对EHT进行评价.结果拉伸前,心肌片层和心肌条带均可见点状自发性跳动,心肌片层拉伸后2d出现肉眼可见的一致性节律性跳动;心肌条带拉伸后4d形成肉眼可见的一致性跳动,14d后心肌条带仍然能维持长时间的跳动,形状和大小无明显改变,而心肌片层在去除力学拉伸后,发生明显的回缩,收缩力量减弱.HE染色,mason染色,免疫组化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EHT拉伸后内部细胞均匀分布,沿拉伸方向伸展,细胞核完整,呈长梭形,含有丰富肌丝,与正常成年大鼠心肌组织类似.结论片层和条带对构建EHT各有利弊.心肌片层易于构建,容易移植,但构建后生理性能不稳定,而心肌条带构建后生理性能较稳定,但构建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