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方法依据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对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进行诊断,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顺利,仅1例术中血压波动。术后病理报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血压正常,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2.
我们对18例下肢淋巴水肿及38例无下肢淋巴水肿的病人作淋巴管造影。下肢淋巴水肿表现为大腿部淋巴管数减少,淋巴管扩张及中断,小腿淋巴管弯曲,扩张、侧枝循环形成及造影剂外渗。淋巴管造影有利于患肢水肿病因的鉴别诊断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3.
174.
175.
176.
病例报告邓××,女性,3岁,住院号(77年=375)。会阴部有肿块脱出二月余,于1977年1月15日第一次入院,父母述诉二月前患儿小便时有肿块从阴道脱出,色稍红,小便后可回纳,当时未引起重视,近几天来,阴道脱出物不能回纳,送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全身情况尚好,营养、发育一般,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会阴道阴部检查发现阴道内有5×4×3厘米菜花状肿块,其右缘与阴道壁相连,切除时伤面渗血较多,缝合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外尿道口正常。病理切片诊断:阴道内血管瘤。出院后一月余,患儿小便时从尿道口可见胎盘样组织脱出,时大时小,排尿不畅,伴有尿痛及间隙性血尿。于77年7月27日再次入院。检查可见尿道口有一黑枣大小紫红色可移动的肿块,导尿管不能入膀胱,尿液沿肿瘤溢出,直肠腹壁双合诊:触及盆腔内有肿块。胸透心肺正常。血:血红蛋白44%,白细胞13000,中性84%,淋巴14%,嗜酸性2%。尿蛋白( ),白细胞( ),红细胞少量。静脉肾盂造影:二侧肾盂积水,右肾功能明显减退,膀胱充盈缺损。1977年8月1日从尿道口脱出肿物一块5×5×7厘米。在全麻下剖腹探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内满布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77.
我院从1987年以来,应用环胞素A作尸体肾移后的免疫抑制治疗14例,7例采用CsA Pred的二联疗法,另7例采用CsA Pred Aza的三联疗法。应用三联疗法的7例中未发生排斥及感染现象,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8.
患者男性、26岁、未婚农民。4年前扪及阴茎根部约0.4cm直径肿物,逐渐增大,无特殊不适。3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肿块穿刺,抽出黄色液体后肿块立即消失,继之又渐增大。近1月来觉阴茎根部胀感,小便困难,尿流变细,射程短,无尿频尿急感。于1981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CR)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抗凋亡因子-1(TIAF-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例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未受肿瘤侵犯的正常肾组织和8例供肾正常肾组织、16例急性排斥反应和28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间质浸润细胞中CD3、CD20、CD68阳性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供肾组织未见TIAF-1表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微弱的TIAF-1表达。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在间质浸润细胞中的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高度染色。移植肾间质浸润的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和CD20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TIAF-1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Th1细胞向Th2细胞的免疫偏离有关,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IAF-1表达可能反映了某种保护性机制的诱导。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内载脂蛋白M(apoM)mRNA及血浆apoM的表达。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对照组)进腹后仅分离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血流;IR1组灌注0.5h;1R2组缺血60mln后再灌注1.0h;lR3组缺血60min后再灌注2.0h、IR缺血60min后再灌注3.0h。在各时间点活杀大鼠,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apoM蛋白及肝组织apoMmRNA。结果 血浆ALT的水平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组织损伤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肝组织apoM mRNA的表达则先有一过性下降(IR1组),此后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明显增强。血浆apoM蛋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表达的上升有相应的滞后(IR2组)。结论 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脏apoM mRNA的表达和血浆蛋白水平有迅速、明显的变化,提示apoM可能具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