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了解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数据库的优点。方法采用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数据库,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采集35例病人的信息。结果脊髓损伤男女性别比率为10.67∶1,平均年龄50.06岁,其中工人和农民共29例(82.85%)。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分别占44.00%和24.00%)。骨折部位:颈段10例(28.57%),胸段6例(17.14%),胸腰段4例(11.43%)。完全性损伤12例(34.29%),不完全性损伤23例(65.71%);按ASIA分级,脊髓功能分级主要以A级和D级为主,分别占34.29%和25.71%。35例病人中存在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者分别为25例和17例。结论通过中国脊髓损伤数据库,可以对急性脊髓损伤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特点,提高急性脊髓损伤疾病的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22.
背景:目前,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和腰骶部移行椎对腰椎间盘再突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193例,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初次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11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82例;对照组220例,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无症状人群;腰椎间盘再突出组33例,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8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5例。分别对三组行影像学检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和类型,观察椎间盘突出部位与腰骶部移行椎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对照组和腰椎间盘再突出组的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分别为:57.51%、51.82%和54.55%,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4,P〉0.05)。其中CastellviⅠ型的发生率分别为38.86%、45.00%和36.36%,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1,P〉0.05);Ⅱ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2.95%、4.55%和15.1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35,P〈0.01),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腰椎间盘再突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2,P〉0.05);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5.18%,2.27%和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92,P〉0.05);Ⅳ型的发生率为0.52%、0和3.03%,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5.94,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71.17%、L5~S1节段突出26.13%,分别与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48.78%、L5~S1节段突出47.5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00,P〈0.01;χ2=9.49,P〈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Ⅰb和Ⅱa型腰骶部移行椎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以L4~5多见,分别为30.63%和12.61%,与L5~S1节段发生率为11.71%和1.80%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1.90,P〈0.01;χ2=15.20,P〈0.01?  相似文献   
23.
我院地处胶东半岛、渤海交接处,是烟台市的一座综合性医院,是烟台市创伤急救中心,烟台市公安110联动抢救中心.我院有床位720张,其中骨科有床位331张,占总床位数的32%,因而来我院就诊的创伤病人数较多.我们在输血统计工作中发现骨科创伤病人用血量比例较大,占全院输血量的50.0%,而且在创伤病人的输血中B型血的用量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对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胸部CT检查显示为气管、支气管前壁和侧壁黏膜下散在或多发斑块状小结节突起的患者,在常规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8例患者胸部CT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前壁和侧壁黏膜下有散在或多发斑块状小结节突起,突向管腔,部分结节钙化,大多数小结节直径在2mm~4mm。支气管镜下直视可见气管壁有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突向管腔,无蒂,仅见于前侧壁,结节为白色或灰黄色,可散发或融合成片,呈“钟乳石样”改变,质硬,不易钳取,粘膜可正常、充血、灰白、小血管显露等,管腔变窄或不规则。均见气管支气管粘膜下骨质和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粘膜上皮基本完整。结论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临床上少见,易被误诊、漏诊,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5.
武权生教授基于开阖枢理论,将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与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于崩漏的辨证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体系。行经期主为太阴壅而不开,使少阴、厥阴枢机不利,开阖失常;经后期为少阴阳盛于阴,心火下迫,使少阴肾水不潜,阴虚阳搏;经间期为阳长而阴消,厥阴阳气衰微,纳摄不足。该文对其治疗该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挖掘、总结和探索,为其进一步发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岳斌  赵龙 《环球中医药》2009,2(2):135-136
颈肩背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它是多种疾病的综合表现,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近年来笔者运用柔性手法对本病进行治疗,收效良好,希望对该病的治疗有一些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背景:前期试验显示单个病毒载体介导的多基因共表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椎间盘退变转基因疗效。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重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目的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Lenti-TGF-β3-P2A-CTGF-T2A-TIMP1。转染293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并于转染后48h左右达到峰值,"2A"结构下游基因蛋白质表达量约为上游基因的80%。说明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28.
岳斌  曹学成  魏见伟  张建 《山东医药》2006,46(33):19-20
目的选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切断C5、6神经根,在C7神经根外膜上开1mm小窗,将C5、6神经根远程吻合至C7神经根外膜开窗处。B组切断C5、6神经根,将神经根远、近端端端对接。C组切断C5、6神经根,远程旷置。各组均以对侧正常上肢为阳性对照组。术后3个月,分别行电生理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端测吻合可使远程神经再生,且再生神经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供体神经C7的功能亦无显著影响。认为以C7神经根为供体神经端侧吻合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使C5、6神经根再神经化,恢复臂丛神经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人生存素(Survivin)、转化生长因子03(TGFtβ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三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通过一次转染,实现Survivin、TGFβ3、TIMP-1三基因在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稳定转染,为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Survivin、TGFβ3、TIMP-1慢病毒载体联合转染人退变髓核细胞,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转染后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在转染后1周,Survivin、TGFβ3、TIMP-1三基因在基因水平均获得稳定过表达,并且其表达能维持细胞传至第3代或更久。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病毒组Survivin、TGFβ3、TIMP-1均过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96~3889.70,P〈O.05)。结论Survivin、TGFβ3与TIMP-1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转染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并且能长时间维持其表达,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及数字病理图像的组学列线图预测软组织肉瘤(STS)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2例STS患者, 其中于崂山院区就诊的患者作为训练集(112例), 市南院区就诊的患者作为验证集(80例)。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为复发组(87例)和未复发组(1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提取病灶脂肪抑制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和数字病理图像的病理组学特征, 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病理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 并结合最优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 构建组学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 index)和时间依赖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AUC)评价各模型预测STS术后复发风险的效能, 采用DeLong检验比较t-AUC间的差异。采用X-tile软件确定组学列线图的截断值, 将患者分为低风险(106例)、中风险(64例)及高风险(22例)组,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3个复发风险组的累积无复发生存(RFS)率。结果联合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