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4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治疗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4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94年2月-2011年10月施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0例为FND组,2011年11月-2013年5月施行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30例为SFND组。术后坚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伴有腺体外浸润的6例给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施行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71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9例。手术近期并发症共8例(10%),其中声音嘶哑、乳糜漏、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FND组分别为4.0%(2/50)、4.0%(2/50)和2.0%(1/50),SFND组均为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个月-1年为随访期限记录手术远期并发症,FND组与SFND组患侧颈、肩及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0,活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4.0%(7/50)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手术治疗是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SFND用于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有助于保护患侧颈、肩及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少癌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Oct4)和CD13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E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EHCC、30例癌旁胆管组织(TAC)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NBDT)中Oct4和CD133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EHCC中Oct4和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和68.0%(36/50)。EHCC中Oct4和CD13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TAC和NBDT(P0.05)。Oct4和CD133的表达与EH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检测Oct4和CD13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E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化平  尚培中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38-1640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MMP-9表达阳性率(64.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37.8%)和癌旁甲状腺组织(25.0%,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显著高于Ⅰ~Ⅱ期病例(P<0.05);MMP-9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MMP-9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唾液酸化Lewis-X抗原(sialyl Lewis-X,SLeX)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HCC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105,MMP-9,SLeX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105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对MVD与MMP-9、SLeX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MP-9、SLeX表达都呈阳性的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和SLeX单阳性及二者均阴性的肝癌组织。结论MMP-9高表达有利于癌组织局部浸润,SLeX高表达有利于癌细胞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入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27.
CA242和PTE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A242和PTE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中CA242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90例大肠癌中CA242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CA242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中CA242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X2=10.96,P<0.05).结论CA242和PT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A242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8.
胆囊癌组织中CD44v6抗原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抗原的表达及含量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5例胆囊癌、17例胆囊腺瘤和 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抗原表达及含量。结果 CD44v6抗原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 ,在胆囊癌中显著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 (P <0 .0 5 ,P <0 .0 1) ;胆囊癌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 (P <0 .0 5 ,P <0 .0 1) ;有转移的肿瘤显著高于无转移的肿瘤 (P <0 .0 5 ,P <0 .0 1)。结论 CD44v6抗原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相关。对判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在作者过去施行的左侧肝切除病例中,术后有2例发生右后叶肝管扩张并导致死亡。认为肝内胆管和门静脉的解剖变异是这些致死性并发症的原因。本文研究了肝内胆管和门静脉的解剖变异,并对其在左侧肝切除术中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价。对210例患者的胆管造影和动脉性门静脉造影片进行分类研究。肝管分型:互型138例,右前、右后叶肝管形成右肝管,然后在肝门区与左肝管汇合;刀型35例,左肝管和右前、右后叶肝管在肝门区以三叉状汇成肝总管;血型7例,右前或右后叶肝管在靠近肝门区汇入左肝管;IV型24例,右前或右后叶肝管在脐部或靠近脐部汇入…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CD15S和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EAB法检测90例大肠癌中CD15S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15S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2%和57.8%,CD15S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无关,与P53相关,CD15S和P53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结论:在大肠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CD15S和P53表达具有相关性。对两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判断大肠癌发生、分化、浸润、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