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2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肠镜联合钛夹定位法进行结肠肿瘤定位诊断对选择手术切口的指导意义.方法 30例结肠肿瘤患者在术前行结肠镜检查,于肿瘤处使用钛夹进行标记,摄腹部立、平卧位腹平片确定其体表投影部位并进行切口选择.结果本组患者在肠镜下有9例患者(30%)出现定位错误或无法准确判定;联合钛夹定位后,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肿瘤部位,以此指导手术切口选择,100%手术切口选择正确,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结论 肠镜对于结肠肿瘤定位困难,有一定误差率,肠镜联合钛夹标记法进行肿瘤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并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2.
丁彦彬  齐颖利  孟荣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16-116,12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肛局部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局部切除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早期低位直肠癌均为局部肿瘤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获随访。30例早期癌中11例术后生存5年,13例术后3~4年、5例1.5年至今仍健在。1例术后2年死于局部复发。结论对经仔细选择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直肠癌术后感染的用药方案。方法 对205例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分为三组,A组为1991年5月至1993年2月典型的全程应用抗生素病例,B组为1996年3月至1997年2月短期应用抗生素病例,C组为2000年3-9月短期肠道准备病例。结果 三组病例术后第3日体温、白细胞总数、切口愈合情况、感染率和肠液培养、血培养阳性率等差别均无显著性,C组病人术前服用抗生素用量明显减少,B组、C组病人抗生素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结论 直肠癌围手术期短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经济、可靠、值得临床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34.
典型及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non polyposiscolorectalcarcinoma ,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外显率约 5 0 % ,临床上约占大肠癌的 5 %~ 15 %。由Wathin于 1913年首先报道 ,又称Lynch综合征 ,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Lynch综合征 1型和 2型。为了解国人HNPCC的特征 ,近年来我们收集了 2 8个典型及非典型HNPCC家系共78例患者 ,对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等作深入的研究 ,并对HNPCC的诊断标准作进一步的探讨。资料和方法HNPCC的Amster…  相似文献   
35.
细胞角蛋白20是新近发现的细胞角蛋白成员之一,具有独特的分布特点与表达模式,尤其适合于检测大肠癌微转移.本文主要阐明大肠癌微转移研究近况及细胞角蛋白20在诊断大肠癌微转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硬纤维瘤(desmoid tumours,D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但可呈局部浸润性生长.FAP患者DT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手术、遗传学易感性和体内激素水平有关.50%的FAP相关性DT发生于腹腔内,常表现为无压痛、缓慢生长的肿块.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肠系膜DT可导致肠梗阻、肠缺血、肾盂积水和瘘管.可活检或CT检查明确诊断.对于腹壁DT建议手术切除,而肠系膜DT的首选药物治疗,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3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确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9年"入院,病程中无明显心慌、饮食、睡眠、性格及体质量改变.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约2.0 cm×1.5 cm质中结节,无明显压痛性多发性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右侧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B超见左侧甲状腺中部见一2.3 cm×1.7 cm圆形结节,边界清,伴囊性变,右侧甲状腺近峡部见0.7 cm×0.4 cm圆形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部分囊性变.甲状腺ECT提示两叶增大较明显,左叶中部有一较明显的放射性减低区(凉结节),右叶放射性分布尚可.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未见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胃十二指肠未见息肉.  相似文献   
38.
本文使用自制肠显象液充盈全部大肠于腹部进行B超检查。正常大肠20例,大肠肿瘤20例,肠炎27例,非大肠病变18例,共85例。分析各组超声图象特征如下:正常大肠,壁厚<0.5cm,层次清晰,分五层,三条强回声二条低回声,伸入肠腔构成嵴状回声的肠皱襞。大肠肿瘤,8/20例肠腔内局灶性、节段性隆起,肠壁凹凸不平,厚0.5~2.5cm,僵硬,层次不清;9/20例累及肌层,6/20浸润达浆膜层,甚至与周围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4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45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排便频率:3个月内每日9次,6个月后每日5次,12个月后每日4次;术后平均肛管慢波静息压为5 cm H_2O,频率为13次/min,肛管收缩压平均180 cm H_2O。37例术后结肠镜随访发现,14例有贮袋息肉(14/37,38%);4例术后发生小肠系膜硬纤维瘤。结论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FAP理想的外科手术方式,回肠"J"型贮袋患者控便功能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发生大肠外肿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对10具尸体(男性7具,女性3具)的盆腔进行解剖,观察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结果 在9例标本中发现直肠下动脉,其中单侧为6例(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均存在为3例;共发现直肠下动脉12支,其中10支直肠下动脉起源自阴部内动脉;所有发现的直肠下动脉沿肛提肌表面走行,潜行在膀胱腹下筋膜与盆壁融合的筋膜弓下;6支直肠下动脉在直肠系膜外侧于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进入直肠肌层,5支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侧筋膜进入直肠系膜。结论 直肠下动脉是较为恒定存在的直肠血供动脉。直肠下动脉进入直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不经过直肠系膜,在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直接进入直肠,一种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面筋膜进入直肠系膜。是否进入直肠系膜,或可作为判断直肠下动脉单、双侧出现的依据。未进入直肠系膜的直肠下动脉,在直肠手术中不会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