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比较上肢远端3种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分别施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0例术后早期未出现并发症,均能达到血透标准,鼻烟窝内瘘端端吻合组的吻合口口径小于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P〈0.05),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两组的吻合口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吻合口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端侧吻合对患者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2.
王凉  陈彩妹  孙铸兴  李明秋 《江苏医药》2012,38(19):2280-2282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心肺转流(CPB)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40例患者CPB术后2、6、12、24和48 h血清肌酐(SCr)、尿肌酐(UCr)和尿KIM-1水平.结果 尿KIM-1/UCr在术后2h即明显升高,曲线下面积为0.889.当尿KIM-1/UCr比率为2.0 ng/mg作为诊断界点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82.6%和87.0%;当术后6h尿KIM-1/UCr比率为5.5 ng/mg作为诊断界点时,预测AKI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1.8%.结论 尿KIM-1/UCr比率可作为CPB术后AKI早期诊断及预测进展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在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临床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治疗10例患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测定患者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并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浓度.应用rhBNP后24 h、48 h再次复查上述指标,并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静脉应用rhBNP后患者的PCWP在5 min时降低了3 mmHg(1 mmHg=0.133 kPa),在60 min时降低了12.5 mmHg,降低了25%,至24 h及48 h时PCWP稳定在30 mmHg上下.在静脉应用rhBNP后48 h内,患者的PCWP降低了19.4 mmHg左右,占38.8%,同时右心房压及中心静脉压也有所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明显上升,但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在应用rhBNP后24 h,48 h后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应用rhBNP静脉注射能快速,有效地降低PCWP,血浆肾素活性及中心静脉压,从而使血流动力学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透析中心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2组,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Kt/V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通量组的HOMA-IR、IL-6、PTH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低通量组的HOMA-IR、IL-6、PT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2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成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仅对症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P〈0.05)。(2)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57.9%、42.9%和73.8%,对症治疗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激素组比联合治疗组疗效差(P〈0.05)。(3)将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4)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缓解组血肌酐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较单用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IMN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中危和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肾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性,46岁,因耳前肿块1年,眼睑浮肿1周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耳前肿块,瘙痒,半年前行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有侧腮腺木村病,末进一步治疗.入院前1周出现眼睑水肿、泡沫尿.  相似文献   
67.
孙铸兴  缪建萍 《江苏医药》1998,24(10):765-765
终末期肾衰的腹膜透析治疗随着其装置的改进,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有明显减少,但透析的充分性日益突出。腹膜平衡试验(PET)用于测定腹膜的运转能力,为临床腹膜清除和超滤功能提供可靠依据,以便选择较佳的腹透方案。我院1997年1月~12月根据PET结果调节26例患者腹透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26例均为维持性腹透病人,男16例,女IO例,平均年龄45(28~63)岁。腹逐时间1~36个月不等,平均8个月。尿毒症病因: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5例,肾小球动脉硬化症4例。在PET前进行标准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两周,反…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变化。方法应用rhBNP治疗1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病人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检查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EF)、肾功能,计算出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应用rhBNP后24,48 h再次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静脉应用rhBNP后病人的PCWP在5 min时降低(3.0±s 0.8)mmHg,60 min时降低(14.0±2.6)mmHg,降低了27%,以后降幅趋于平稳,至24 h及48 h时PCWP稳定在(30±5)mmHg。静脉应用rhBNP后48 h,PCWP降低了(19.4±2.2)mmHg,占38.8%,主要发生在应用后的1 h以内,占总下降率的64.4%,同时RAP及CVP也有所下降。EF 48 h内有明显上升,从(30±6)%到(39±7)%,P<0.01。但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病人Ccr有明显变化:从(27±17)mL·min~(-1)上升到(35±17)mL·min~(-1),P<0.01。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应用rhRNP静脉注射可快速、有效地降低PCWP,并改善肾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系统评价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建库以来至2019年6月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及DN易感性相关的文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计算发病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来评估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DN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9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实验组5345例,对照组4827例。分析结果显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显著增加DN发病风险[等位基因模型T vs G:OR=1.39(95%CI:1.19~1.64),P<0.001;纯合子模型TT vs GG:OR=1.34(95%CI:1.02~1.77),P=0.038;显性遗传模型TT+GT vs GG:OR=1.48(95%CI:1.21~1.81),P<0.001;隐性遗传模型TT vs GG+GT:OR=1.30(95%CI:1.04~1.63),P=0.022;杂合子模型TG vs GG:OR=1.43(95%CI:1.17~1.75),P=0.001]。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明显增加DN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