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清白细胞介素,可溶性IL-2受体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升高较临床诊断提早数天,并且显著高于环孢素A肾中毒组;对泼尼龙第三的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数天后上述因子下降到排斥前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NL)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探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分析PNL治疗79例复杂性肾结石(PNL组)与开放手术治疗42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优缺点。结果 PNL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进流质时间均少于开放手术组(t′=5.12,t=2.14~5.13,P<0.05);Ⅰ期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L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t=7.32,P<0.05)。结论 P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构建一个从前列腺穿刺组织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标本ISUP分级升高(ISUP grade upgrading,IGU)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对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6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IGU的独立危险因素,后根据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图进行模型校准,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用于检验临床效用,采用Bootstrap resampling对模型进行诊断效能内部验证。结果:该研究中ISUP升级组有47例(28.3%)患者,未升级组有119例(71.7%)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Gleason评分(P=0.001)、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P=0.03)和穿刺阳性针数(P=0.04)是IGU的独立危险因素。IGU列线图模型是基于上述独立因素而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C-指数为0.798,校准图显示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有较好的相符度。列线图模型在内部验证中C-指数达到0.772。决策曲线分析表明,RP-ISUP升级风险的区间阈值为3%~67%。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准确性相对较高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RP术后标本ISUP分级升高(特别是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的低风险前列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和影响,对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并建立大鼠的膀胱肿瘤模型,将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照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将其分为5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卡介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灌注的15只大鼠中,2只大鼠在灌注2次后死亡,3只大鼠灌注3次后死亡,解剖死亡大鼠均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再对其余10只大鼠完成膀胱灌注后,其中8只大鼠解剖后发现有明显的肿瘤。MTT结果显示: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卡介苗的浓度呈现正相关。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在B组为(160.654±5.775)ng/L,D组为(124.443±4.972)ng/L的浓度,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L-10浓度在B组为(16.973±3.428)ng/L,E组为(20.327±2.721)ng/L,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细胞均未发现细胞凋亡。对原代膀胱肿瘤细胞的鉴定显示:利用HE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增高,有的可发现细胞核仁数目增加,有的细胞核呈现墨水滴样,核仁比较明显。结论卡介苗对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没有发生细胞凋亡,且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L-10、TNF-α可以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新生霉素是否抑制了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并在分子水平和形态学上证实新生霉素通过细胞自噬抑制了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为新生霉素应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设置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新生霉素实验组,作用前列腺癌PC-3细胞24小时后,利用MTT法测定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的增殖率,并计算出新生霉素的半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内的自噬体.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发生细胞自噬时的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和自噬底物蛋白p62的不同.利用RT-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的自噬相关基因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MTT结果示新生霉素能使PC-3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F=569.26,P=0.000),其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公式计算出其IC50=1.52mmol/L.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PC-3细胞质内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较对照组多,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自噬体数量增加.自噬体在细胞中的分布通过绿色荧光FITC标记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显示,在细胞膜附近有绿色荧光呈散点状分布,随着实验组新生霉素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加.而绿色荧光FITC标记的自噬底物蛋白p62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强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RT-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自噬相关基因LC-3Ⅱ、Beclin-1的表达量升高.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新生霉素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3细胞增殖.新生霉素能在mRNA水平上增强Beclin-1、LC-3Ⅱ的表达.新生霉素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来抑制前列癌PC-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笔者医院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的37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的治疗经过,分析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手术疗效。结果 治疗后,平均最大尿流率为20.8±2.4ml/s,平均残余尿量为9.2±0.9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尿道外口狭窄1例,肉眼可见血尿3例,逆行射精2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确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膀胱憩室内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膀胱憩室内肿瘤7例的临床资料.7例随访6~72个月,平均25个月.在4例移行细胞癌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分别于术后6、8和12个月局部复发,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2例术后死于肿瘤转移,1例随访6年无瘤生存.1例混合性癌患者和1例鳞癌患者术后10和14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1例腺癌术后11个月死于心肌梗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膀胱憩室内肿瘤的主要手段,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切除囊壁。结果 13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7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 mL。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8 d,平均5.3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7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肾细胞癌(RCC)患者肿瘤组织及尿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5例RCC患者的癌组织、20例正常肾组织、12例健康人及47例RCC患者尿液中B-FABP mRNA的表达。结果B-FABP mRNA在70.9%(39/55)的癌组织及74.5%(35/47)的RCC患者尿液中有表达,并且在肿瘤组织中随着肿瘤的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增高,而正常肾组织、正常人及RCC术后患者尿液中没有表达。结论B-FABP mRNA的检测有望成为RCC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0.
1992年9月~1995年12月监测了1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IL)2、sIL2R和IL6的变化,以探讨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在诊治急性排斥和继发感染中的意义。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3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男7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