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 cTnI)在冠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其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液cTnI水平将患者观察组(cTnI﹤0.15μg/L,n=78)和对照组(cTnI﹥0.15μg/L,n=5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冠脉介入操作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变(χ2=4.839,P=0.028)、弥漫性长病变(χ2=5.007,P=0.025)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吻合技术使用率(χ2=4.451,P=0.028)、血流受损(χ2=7.222,P﹤0.01)、慢血流(χ2=8.205,P﹤0.01)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t=3.450,P﹤0.01)、心绞痛(χ2=7.611,P﹤0.01)、心梗发生率(χ2=4.922,P=0.027)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cTnI升高与冠脉病变的复杂性、术中血流受损和慢血流现象有关,增加了住院期间部分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纤维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保留胫骨残端纤维重建ACL68例,男33例,女35例;平均年龄25.8岁(17~4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个月,平均(4.5±1.1)个月。术前轴移试验阳性55例,Lachman试验阳性68例,前抽屉试验阳性68例。KT2000仪器测量胫骨前移度,与对侧肢体相比,相差值为(7.2±2.3)mm(5~9mm)。Lysholm评分45~67分,平均55.7±5.4,优0例,良0例,中3例,差65例;Tegner运动功能评分2~4分,平均3.1±0.6。结果:术后均获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1.5±2.4)个月。终末随访时膝关节轴移阴性68例;Lachman试验阴性60例,I度阳性8例;前抽屉试验阴性58例,Ⅰ度阳性6例,Ⅱ度阳性4例;KT2000测量胫骨前移度,终末随访时比健侧增加(1.9±0.7)mm(0~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001)。Lysholm评分81~97分,平均86.0±5.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5,P=0.0010);Lysholm评分优55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6,P<0.05)。Tegner运动功能评分6~9分,平均7.8±0.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P=0.0005)。结论:保留残端纤维采用异体肌腱重建ACL可增加移植物的血供和神经支配,促进腱骨愈合,有利于移植物重塑,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载荷期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植入非埋植型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时期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进行动态观察,研究种植体-骨界面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动态变化规律,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界面改建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结果:免疫组化观察发现,种植体植入后在非受载期,随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改建,种植体-骨界面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明显的规律性,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从84.87±1.69增加到109.01±3.97。1周时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增强,2周时达到高峰,1个月时表达逐渐下降,3个月时的表达趋于正常。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在非受载期,种植体-骨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且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其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关节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对27例(38髋)股骨头坏死施行髋关节镜手术,其中男19例,女8例。FicatⅠ期8髋,Ⅱ期21髋,Ⅲ期7髋,Ⅳ期2髋。关节镜下探查股骨头、髋臼和滑膜组织的外观及质地,同时镜下行关节清理及股骨头微钻孔髓心减压术。结果镜下见Ⅰ期:股骨头表面关节软骨完整无破坏。外观及触探质地正常。滑膜组织充血肿胀。Ⅱ期:股骨头表面大部分区域正常,负重区软骨软化,有裂隙,触探有凹陷,软骨下骨坏死区域有裂隙形成,但软骨钙化层与软骨尚未分离。坏死骨表面硬化,如沙砾样粗糙。滑膜组织增生。Ⅲ期:软骨大面积剥脱,与软骨下骨分离。软骨下骨塌陷、碎裂,内有无效修复的肉芽组织。Ⅳ期:呈骨性关节炎样改变,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表面软骨缺损,软骨下骨外露、坏死、塌陷,髋臼软骨退变。结论关节软骨的损害是股骨头坏死病程中的重要环节。关节镜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价值主要在于评估关节软骨的受累程度,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自1987年以来,我们用烧灼治疗眼睑乳头状瘤19例19眼,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男11例,女8例。年龄11—55岁,大部分为青年人;病期2年半至25年不等。面积大小为0.5×0.5mm—3×5mm,均确诊为皮肤乳头状瘤,全部一次烧灼而愈。脱痂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追踪观察最短一月,长者三年,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6.
例1 刘×男15岁学生门诊号920131 双眼红、异物感、痛伴眼屎、流泪一天余,在当地卫生室诊断为结膜炎。以四环素眼膏与斑马眼水合并点眼,三天效果不佳。1992年2月12日来我科就诊,经检查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余正常。诊断为结膜炎,并嘱其继续使用两药,以白天点眼水,睡前点眼膏,三夭复诊,分泌物少,充血轻,又两日告愈。例2 杨×男17岁学生门诊号920145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异物感一天余,1992年3月1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结膜炎。以白  相似文献   
57.
测量瞳孔距离是完成处方配镜的最后一步,但如果测量有误,可导致眼镜片中心与瞳孔部位不一致而造成三棱镜的作用。1988年以来,我们用角膜映光法测量瞳孔距离419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化疗中期及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44例PTC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27例患者在化疗中期(3个周期化疗)、35例患者在全部治疗结束后行PET-CT检查,应用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体生存(OS)期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结果阳性者16例,阴性者1 1例,阳性者和阴性者中位PFS期分别为8个月和30个月,2年PFS率分别为18.8%(3/16)和90.9%(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2,P=0.000);中位OS期分别为14个月和39个月,3年OS率分别为12.5%(2/16)和63.6%(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386,P=0.007).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阳性患者14例,阴性患者21例,阳性者和阴性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0个月和26个月,2年PFS率分别为7.1%(1/14)和76.2%(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5.574,P=0.000);中位OS期分别为22个月和38个月,3年OS率分别为14.3%(2/14)和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5,P=0.012).结论 化疗中期及治疗后PET-CT检查结果对PTCL患者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张磊  李智尧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2012,25(11):886-890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5~35岁,平均24岁;病史7个月~10年,平均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查体时29例均有踝关节的内翻增加以及距骨前移增加,内翻活动度比健侧平均增加(12.5±3.2)°。术中先在踝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移植物为自体股薄肌腱,距骨止点以锚钉在骨表面固定,移植物通过腓骨远端的骨隧道,跟骨止点以挤压钉在骨隧道内固定。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距骨内翻和前移的程度改变以及影像学变化来评价疗效,并以AOFAS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骨折及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28个月。终末随访时无踝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术后踝关节内翻角度比对侧增加值为(2.5±0.8)°,低于术前(t=12.3,P=0.012);距骨前移距离(3.5±0.8)mm,较术前(16.3±4.0)mm下降(t=18.6,P=0.002);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17.5±3.6)°下降(t=9.7,P=0.035);AOFAS后足功能评分(92.8±6.2)分,较术前(48.0±6.7)分升高(t=25.3,P=0.001)。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股薄肌腱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符合解剖学重建理念,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该手术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0.
李琳  孙晋 《当代医学》2013,(24):47-47
目的研究分析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淮阳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眼球摘除并实行义眼座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在眼球摘除后,直接进行国产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手术。效果良好,所有患者的义眼保留好,没有并发症。结论眼球摘除后,对患者实行国产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手术,效果良好,没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