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8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T2DM患者的SSR;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进行中医证候归类,用5级记分法进行量化评分。结果SSR总体异常率为73.4%(141/192);在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患者中,SSR异常率分别为71.5%(27/38)和68.8%(11/16);性别、年龄、病程及有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均〉0.05)。SSR上肢波幅(Amp)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呈正相关;下肢潜伏期(Lat)与餐后2h血糖(2hPBG)、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下肢Amp与ApoA1、ApoB、LDL-C和CHO呈正相关(P〈0.05或P〈0.01)。阴虚证、血瘀证出现频率〉50%;〉60岁组阳虚证比例及积分均显著高于≤60岁组(P〈0.05和P〈0.01);病程长者血瘀证、阳虚证积分均显著增高(P均〈0.01);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患者的气虚证和阴虚证积分均显著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P均〈0.01);SSR异常组的阴虚证积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SR的四肢Lat与气虚证积分呈负相关(-0.316〈r值〈-0.157,P〈0.05或P〈0.01);右上肢Amp与阳虚证、血瘀证积分均呈负相关(阳虚证r=-0.207,P=0.006;血瘀证r=-0.162,P=0.032)。结论SSR有助于发现糖尿病的亚临床神经病变,可作为评价T2DM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及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血糖、血脂和血压可影响SSR参数。DPN患者阳虚、血瘀程度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渐进加重,气虚、阳虚和血瘀3种证候的病情程度对SSR参数的异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12.
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控制指南( 2012年版)中,定义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CRKP),是指在药敏试验中至少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其中之一者耐药,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RKP引发的血流感染 (BSI)因药物选择有限,致死率高达54.3%[...  相似文献   
8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肝动脉狭窄类型治疗时机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本院共有2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肝动脉狭窄,其中19例接受肝动脉支架放置术,2例定期随访观察;同时监测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动脉通畅程度变化及病人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43%(21/613),诊断中位时间146 d.6例早期肝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2例,存活4例病人中有2例再移植.15例晚期肝动脉狭窄病人中,13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4例,再移植2例,7例存活但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另外2例在肝门及肝内分支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肝功能维持稳定.结论 移植术后应根据肝动脉狭窄类型、胆道缺血损伤程度以及有无良好侧支循环代偿等综合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Wistar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3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组,每组15只.用Lewis大鼠股骨与胫骨培养制成的MSC进行干预治疗,MSC组植入人胰岛细胞和MSC,对照...  相似文献   
815.
843例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 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6.67%(57/843),其次为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占6.41%(54/843),来自腹腔干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66%(14/843),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4%(13/843),变异肝左动脉和变异肝右动脉同时存在占0.83%(7/843),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1.54%(13/843),肝总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占0.95%(8/843).结论 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供肝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易受到损伤.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类型,并保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腹腔干的完整性是减少供肝变异肝动脉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16.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乐果90d染毒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对照),5mg/kg(低剂量)、10mg/kg(中剂量)和20mg/kg(高剂量)的乐果灌胃给药,每周染毒5d,每天1次,实验周期90d。定期尾静脉采血,测定全血AChE活性,实验结束时随机取半数动物,用DigBehv-LR型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测定其自发活动;其余动物均断头处死,测定脑AChE活性。结果实验期间,各乐果染毒组动物全血AChE活性明显抑制,实验后期有所恢复。实验结束时,低、中、高剂量组脑组织ACh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78%、63%和42%,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大鼠自发活动测试结果显示,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低、中、高剂量大鼠的总路程、活动时间、平均速度有下降趋势,而休息时间有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总路程、活动时间、平均速度同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54.6%、55.3%、54.7%,而休息时间增加了41.3%,同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鼠自发活动指标和全血及脑AChE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染毒大鼠的总路程、活动时间、平均速度和休息时间和脑AchE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全血AchE活性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P>0.05)。结论乐果亚慢性染毒会使大鼠自发活动降低,这可能同脑组织AChE活性受到长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17.
田二军  姜楠  王滨  陈超华 《海南医学》2023,(21):3123-3127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胱抑素C(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硬化者86例(设为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者67例(设为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Lp-PLA2、Cys-C、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同时比较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血清Lp-PLA2、Cys-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Lp-PLA2、Cys-C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Lp-PLA2、Cys-C对肝硬化所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296.34±48.78) ng/m...  相似文献   
818.
目的 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ur of infancy, 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MNTI临床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以及电镜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MNTI患儿平均发病年龄3个月,发生部位:头面部骨4例,附睾3例。临床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6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位于中心的是原始小神经元细胞,部分病例细胞间可见神经纤维丝连接;腺泡周边为富含黑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边界不清;1例穿刺组织显示巢、片状排列的原始小细胞,未见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原始小神经元细胞表达Syn(7/7)、NSE(4/7)、CD99(4/7)、FLI-1(4/7)、CgA(3/7)和CD56(2/7),富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表达CK(AE1/AE3)(7/7)、HMB-45(7/7)、Melan-A(2/7)和EMA(1/7)。FISH检测:7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电镜:2例可见细胞连接及黑色素颗粒。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  相似文献   
819.
上脘、中脘、下脘穴是任脉上位置临近的3个腧穴,皆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上脘穴居上,中脘穴居中,下脘穴居下,三穴都可以治疗脾胃疾病,如胃痛、腹痛、腹胀等,此为三者治疗之普遍性,但在临床应用中,因其腧穴定位及穴性的不同,上脘穴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中脘穴主升清降浊、补益气血;下脘穴主通畅肠腑、消积化浊,三者的临床应用有所区别。现通过查阅古典医籍、近现代文献汇总比较三者腧穴定位、刺灸方法及功能主治的异同,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诊断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20.
报告1例VEXAS综合征患者。患者男, 63岁。以结节红斑、耳痛、间断低热起病, 激素治疗有效, 减停后反复再发。查血色素90 g/L, 平均红细胞体积111.8 fL, C反应蛋白77.6 mg/L, 红细胞沉降率101 mm/1h。自身抗体均阴性。皮肤活检病理符合结节红斑。骨扫描见鼻骨炎性病变。尿游离λ链阳性。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中可见部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存在异常空泡。综合软骨炎及结节红斑等自身免疫表现和血细胞中特征性的空泡表现, 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UBA1基因c.122T>C(p.Met41Thr)的杂合突变, VEXAS综合征诊断明确。予甲泼尼龙24 mg/d治疗后, 患者右耳肿痛迅速消退, 听力恢复, 结节红斑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