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小睑裂综合征的基因定位和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睑裂综合征又称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和上睑下垂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 epicanthus in—versus and ptosis,BPES),1875年,Galeyowski首先报告本病,1912年,Komoto有详细描述。1981年,Bengin等将其正式命名为Komoto氏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正常人相比,睑裂水平径及垂直径明显变小,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睑裂小、  相似文献   
42.
VEGF抗体对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VEGF抗体在异体肌腱移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深低温冷冻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新西兰大白兔跟腱缺损,实验组腱周局部滴加VEGF多克隆抗体,对照组滴加生理盐水.术后1、2、4、8周四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胶原含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实验组肌腱粘连等级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早期实验组较对照组炎性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少,胶原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术后8周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更规则.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实验组同对照组断裂载荷无显著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VEGF抗体,可以减轻移植肌腱粘连,而对移植肌腱的愈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3.
变性术是针对易性癖患者进行性别重塑的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按1/10万~1/5万的比例计,我国的易性癖患者有数万人[1].2000年7月至2007年9月我院所行8例变性术中1例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传统修复方法皮瓣多取自同指掌面、邻指背侧或远处。前者难以修复较大创面,后二者需二次手术,临床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钟德才等报告应用中远指背皮瓣修复指端创面,改变了利用同指组织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只能取自掌面的传统观点,但由于以皮肤为蒂,术后留有“狗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不同代次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及对EGF刺激的反应性。方法 将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以不同代次的细胞为实验对象 ,应用RT PCR、3 H TdR掺入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代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随细胞代次的增加 ,Ⅰ、Ⅲ型胶原mRNA含量逐渐降低 ,3 H TdR掺入量降低 ,EGF促进P10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对衰老成纤维细胞 (P60 )无生长增殖的调控能力。结论 为建立人成纤维细胞衰老模型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眼轮匝肌颞区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例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岂的血供情况,并对15例活性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然后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分析。结果 (1)眼轮匝肌宽薄,分布广泛,血液由多个动脉分支供给,血运良好,位置表浅并以腱膜直接附着于皮肤,其中一部分可以被利用,使其可能成为肌皮瓣的蒂。(2)  相似文献   
47.
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采用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同,以5ug/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②与来源于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相比,来源于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α-SMA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③对同一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而言,三维培养体系中α-SMA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二维培养体系.结论①在体外,TGF-β1诱导α-SMA在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存在着浓度差异;②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性状存在着差异,对TGF-β1敏感性不同;③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使α-SMA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48.
应用胶原蛋白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胶原蛋白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培养理想方法.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本室自制胶原蛋白,制备胶原凝胶和胶原海绵两种组织工程支架;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角朊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并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制备的胶原海绵孔径平均100~150μm,孔隙率89%,组织相容性良好;两种皮肤替代物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阳性,HE染色可见均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厚度约3mm,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 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蛋白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天然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成纤维细胞(fibmblast)原代培养和体外连续培养的模型,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方法以5-15岁小儿包皮为材料,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离两种细胞,分别用无血清表皮培养液(K-SFM)、DMEM(10%血清)培养,对年轻细胞(2-4代角质形成细胞,10-40代成纤维细胞)均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大体观察,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拍照记录,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消化后得到大量细胞,在培养2周后开始传代,光镜下角质形成细胞呈典型铺路石状,透射电镜下呈多边形,符合角质形成细胞特征;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呈梭形,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电镜证实是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角质形成细胞鼠抗人角蛋白(AE1/AE3)单克隆抗体(mouse anti-cytokeratin)染色阳性;成纤维细胞鼠抗人Ⅰ型,Ⅲ型胶原单克隆抗体(mouse anti-TypeⅠ,ⅢCollagen)和鼠抗人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mouse anti-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用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在体外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传代,能同时得到足够数量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依据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指导手术治疗踇外翻畸形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5月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68例(130足)踇外翻畸形在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分型,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亦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分型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完成,术后愈合满意,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行列表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踇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6.2°和4.7°JOA评分提升30.5分。结论依据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选择手术方法是治疗疼痛性踇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