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6月以来,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460例太田痣患者。每次治疗间隔4~6个月,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及太田痞颜色的深浅,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结果 多波长激光治疗3~6次后,450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有8例患者创面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色素沉着,3~6个月自行消退,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其方法安全可靠,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2.
103.
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6例 ,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 1年 ,拇指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 ,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 4~ 10mm ,皮瓣外形好 ,病人能用拇指进行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相似文献   
104.
报告了应用额肌筋膜瓣转移矫正上睑下垂86例,计132眼,经平均7月随访除1便因筋膜瓣固定脱落或肌瓣本身松弛而失败外,其余完全达到理想矫正标准,应用额肌筋膜瓣转移直接与验板缝合,手术设计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除重睑切口外不留疤痕。特别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的重度睑下垂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5.
在自然界中,低等动物的创伤愈合多为以无瘢痕愈合的方式,在人和某些高等动物的胚胎时期,也存在着创伤元瘢痕愈合的现象。这一现象提示我们瘢痕的形成并不是创伤愈合的唯一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和某些动物胚胎皮肤具有特异的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表达。若能筛选、克隆这些基因,并在成体皮肤中启动这些基因表达,将可能从根本上预防瘢痕的形成。据此我们首先对动物胚胎皮肤中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变性术是针对易性癖患者进行性别重塑的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按1/10万~1/5万的比例计,我国的易性癖患者有数万人[1].2000年7月至2007年9月我院所行8例变性术中1例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辅助骨科手术设计及术后评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前 ,骨科医生往往依靠X线片或CT片等制定手术计划 ,而缺乏术前手术设计 ,不能很好地估计手术中遇到的问题。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模拟系统(Computerassisteddesignandsimulationsystem ,CADS)的发展 ,为解决此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它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每个角落 ,使临床手术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笔者对如何在微机上实现三维重建及骨科手术设计进行一些探讨。1 相关技术的发展1.1 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图像重建技术 计算机辅助的三维重建就是将二维图像的信息经计算机软件程序处理重建成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扩张皮肤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探索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进行皮肤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以72只兔耳为活体实验标本,应用微循环显微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对照组(n=8)皮肤与处于不同扩张时间的扩张组(n=8×8)皮肤内微血管直径、密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指标值,并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测量皮瓣成活部分的长宽比例和面积.结果 (1)扩张皮肤微血管直径(13.43±0.98)μm、密度(0.0472±0.0022)、血流速度(1012.70±65.51)μm/s、血流量(14.71±0.74)μm3/s较对照皮肤[(分别是(7.22±0.71)、(0.不扩张0108±0.0002)、(327.01±65.51)、(1.46±0.41)μm3/s]明显增大变快,差异有显著意义(6.49<t<49.49,P均<0.01).(2)扩张过程中,血流速度加快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血管直径和血流量每4周有1次周期性变化,每1周期的第3周末均出现一增量峰值,后一周期的变化是在前一周期增量基础上的进一步增大;血管密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各周期间密度3变化范围相同.(3)每一变化周期第3周末的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与同一周期其他扩张时间的扩张皮肤移植比较,皮瓣成活面积增量变化最大,与不扩张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q=3.7215,P<0.05;q=5.5026,P<0.01),而且后一周期要优于前一周期.结论皮肤扩张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发生周期性变化,每一周期血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即每一变化周期第3周末是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性别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变性治疗.方法变性手术均分期施行.男性变女性采用一期睾丸切除及阴蒂、阴道、外阴再造,采用阴茎阴囊皮瓣法再造阴道及外阴,再二期行隆胸手术以及乳头、乳晕整形.女性变男性先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阴道切除闭合,后行乳房整形,再行阴茎再造术.阴茎再造采用腹壁及旋髂浅动脉为蒂的皮瓣与腹直肌肌瓣瓦合成形法.结果自1989年至2007年共诊治性别异位症患者78例,行变性手术治疗21例,其中男性变为女性者15例,女性变男性6例.术后随访1~11年,无严重并发症.受术者社会性别转变后,生活状态良好.结论对于性别异位症患者,手术行性别改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睑裂综合征(BPES)患者血液中FOXL2,SOX14及BPESC1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BPES的相关性,以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小睑裂综合征患者( A组30例)和正常人( B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液,TRIzol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OXL2, BPESC1,SOX14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配对比较 t 检验法和 Livak(2-ΔΔCt)法分析两组数据及其差异。结果FOXL2基因mRNA的在A,B两组间Δ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且A组大于B组;BPESC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且A组小于B组;SOX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05)。可以认为A组FOXL2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BPESC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B组,SOX14基因两组表达无差别。结论 FOXL2,BPESC1与BPES具有一定相关性,FOXL2低表达以及BPESC1的高表达可能与BPES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