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9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CC家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3例存活3年以上的肾移植受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C组)、低剂量免疫抑制组(L组)和慢性肾功能减退组(D组).应用定量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受者血浆中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CR5的表达率.结果L组的RANTES和MIP-1α含量及CCR5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但三项指标在D、C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D组MCP-1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但在C、L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C家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评价和监测受者的免疫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2.
免疫低反应状态是移植受者免疫系统与移植物长期双向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征是对供者抗原呈现特异的低反应。免疫低反应状态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肾功能均有密切的关系。对其监测有助于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用量的调整及预测移植肾的远期功能  相似文献   
63.
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附4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cm)患者的B超、IVU、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小肾癌中,B超诊断恶性肿瘤28例,诊断准确率65.1%。29例行IVU,7例有间接征象(24.1%)。CT诊断恶性肿瘤42例,诊断准确率97.7%。14例MRI检查诊断恶性肿瘤13例,诊断准确率92.9%。结论 影像学检查中CT及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本文用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了8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有77例获长期随访,77例中有32例复发,总复发率为41.56%。采用乘积限法计算受体表达阳性各组及阴性组肿瘤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膀胱癌复发率随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雄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与否亦与肿瘤复发率无关。  相似文献   
65.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技术进行大鼠原代细胞的培养与增殖,并模拟基因转染中的电穿刺激,探讨大鼠成肌细胞在基因转染技术中可能的应用前景。方法:实验于2000-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SD新生鼠10只,消毒后切开皮肤,分离大腿肌肉,高浓度磷酸盐缓冲液浸泡,5min后剪碎组织块至1mm3以下,加入胰酶使用液,37℃水浴消化,胎牛血清终止消化过程,弃上清。再加入生长培养基重悬细胞,置于CO2孵箱中进行接种。②弃去培养基,重新加入等量生长培养基,3~5d更换1次。显微镜下细胞若出现间隙或变圆即中止消化。细胞计数后按所需密度接种于培养瓶,1∶2或1∶3传代。③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冻存液的配制比为二甲基亚砜:胎牛血清: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1∶4∶5。消化细胞后离心去上清,将沉淀细胞移至冻存管内,加入冻存液,-80℃过夜,第2天取出后先行液氮保存,后迅速投入37℃水浴中振荡,使其1min内完全溶解。收获进入对数生长期的细胞,1.5×106个/次,加入一次性电转杯内。电压0.3KV,电场强度0.5KV/cm,电容950μF,电阻250Ω条件下电击24ms。结果:①胰酶消化后新生鼠成肌细胞的生长方式:成肌细胞呈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大约两三天开始贴壁生长,五六天后细胞几乎全部贴壁。②新生鼠成肌细胞的生长规律:胰酶消化五六天后,成肌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增殖明显加快,细胞间隙变窄,呈极性生长现象,数量可达1×106个/mL。传代培养可至20代以上,生长速度明显减缓。③模拟转基因电穿孔条件下对冻存和复苏细胞的损害:电穿孔后出现大量细胞碎片,约有一半左右细胞在一两天内死亡,10~14d后残留细胞开始增殖,贴壁生长。结论:以原代培养技术培养、冻存成肌细胞并模拟电穿孔刺激,大鼠成肌细胞的培养效率高、细胞胞膜稳定且存活周期长,提示成肌细胞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染包装细胞。  相似文献   
67.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具有明显的手术成败标志 ,即移植心复跳成功或不复跳失败 ,且通过触诊和心电图 ,易于了解移植心的功能变化和移植排斥反应的终点 -移植心心电活动消失。因此 ,这一模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移植免疫、病理及心肌保护等多项基础研究。改良Ono术式无需显微放大设备 ,整个手术可由单人直接在肉眼下操作完成 ,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限制了该术式的推广和成功率的提高。我们应用改良Ono术式共进行预实验 30例 ,正式实验 78例。我们探讨了该术式取得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材料和方法动物与器械 供、受体分别为健康雄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建立汉族人群HLA-Ⅰ类A、B位点DNA分型方法。材料与方法 设计合成81个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组成20个PCR反应用于A位点分型、41个PCR反应用于B位点分型,建立一步法PCR-SSP方法.应用于62份标准DNA和345例肾移植供受者的HLA-Ⅰ类DNA分型。结果 所有样本PCR-SSP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40份样本的重复率100%,总耗时5小时。分型结果经双盲验证完全符合。可准确分辨出A位点等位基因19个、B位点等位基因41个;实际检出汉族人群A抗原特异性13个、B抗原特异性32个。结论 PCR-SSP技术行HLA-Ⅰ类A、B位点DNA分型.分辨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相对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方法更加精确可靠、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环孢菌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机理,方法: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28天,用逆转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素的mRNA表达及TGF-β1、Ⅳ型胶原(CollagenⅣ)免疫组化的改变,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CsA能诱导大鼠肾内TGF-β1、肾素mRNA的高表达;并伴有CollagenⅣ肾内沉积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上述改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CsA的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与其减低肾素、TGF-βmRNA的高靛及减轻肾内CollagenⅣ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联合阻断B7-CD28和CD40-CD154通路诱导产生的小鼠免疫无能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和表型,以及是否具有抗原特异性。方法:Anti-CD154和anti-CD80单克隆抗体加入BALB/C(夏应细胞)和C3H(刺激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体系中诱导产生无能细胞。将无能细胞或对照细胞分别加入新的BALB/C和C3H的MLR体系中观察抑制效果。在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第三方刺激细胞(C57BL/6J)之间的MLR体系中加入无能细胞观察抗原特异性。无能细胞中加入刺激细胞或rmIL-2,观察无能细胞的逆转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无能细胞的表型。结果:无能细胞对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之间的MLR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无能细胞对于反应细胞和第三方刺激细胞之间的MLR无抑制作用。C3H刺激细胞和rmIL-2共同刺激才能逆转无能细胞的无能状态。无能细胞中CD25^ CD4^ T细胞含量上升,而CD45RB^kwCD4^ 和CD28^-CD8^ T细胞含量无改变。结论:联合阻断B7-CD28和CD40-CD154通路诱导产生的小鼠免疫无能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通过感染性耐受的方式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