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均融合,融合器未见松动或下沉,椎弓根钉未见松动及断裂。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X线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3例患者术中硬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例发生下肢疼痛、肌力减弱,均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与术后相比,平均矫正角度为34.5°,有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患者身高较术前平均增加5.2cm.术后患者腰背症状消失或大部分缓解,均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结论: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对安全,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3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对病椎进行扩张.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前后进行对比,并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前渗漏,2例患者出现椎间盘渗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5个月,VAS评分术前7~9分,平均为8.5分,术后0~4分,平均为2.2分.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平均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椎体前缘恢复率62.6%,椎体后缘恢复率11.3%.结论:PKP技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脊髓减压联合督脉电针对持续脊髓压迫12h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加压造成脊髓压迫损伤的方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置入球囊导管后不加压,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及模型组加压12h后进行脊髓减压。督脉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Hz,治疗时间15min,持续治疗14d;甲强龙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甲强龙进行冲击治疗;模型组不再进行干预。督脉电针干预14d后4组大鼠全部行脊髓损伤组织取材,采用BBB评分法对4组大鼠减压后0h,干预1d,3d,7d及14d后等5个时间点进行运动功能评价,ELISA法检测损伤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假手术组在5个时间点的评分均为(21±0.00)分,督脉电针组与甲强龙组各时间点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与甲强龙组在干预1d,3d及7d后等时间点BBB评分较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4d时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及模型组BBB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测PAF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损伤组织中PAF浓度较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及甲强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组组织中PAF浓度较督脉电针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组织PAF浓度较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和Caspase-9各组表达结果变化一致,模型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及甲强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组蛋白表达较督脉电针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减压联合电针通过降低脊髓损伤组织中PAF的含量与下调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来治疗急性脊髓压迫损伤,较单纯早期(12h)减压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NOD样受体蛋白1(NLRP1)/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细胞焦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甲强龙组、补阳还五汤(BYHWT)组和模型组,造模成功后补阳还五汤组每天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1次,连续14d,甲强龙组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注射等补阳还五汤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后的第1,3,7及14天以BBB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中组织NLRP1,Caspase-1及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假手术组大鼠评分无变化,BYHWT组及甲强龙组治疗后3d,7d及14d评分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4d,各组大鼠评分变化不明显。干预后第14天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NLRP1,Caspase-1及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BYHWT组和甲强龙组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脊髓减压治疗急性SCI效果明显,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1/Caspase-1通路以减少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胞液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 2,cPLA2)抑制剂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80±20) g,3月龄,分为3组(n=12):假模型组、SCI组、SCI+花生四烯酸三氟甲基酮(arachidonyl trifluoromethyl ketone,AACOCF3)组。3组均建立球囊压迫SCI模型。假模型组置入球囊后不做加压处理,余两组球囊加压持续48 h造脊髓压迫模型。造模成功后,对SCI+AACOCF3组大鼠腹腔注射cPLA2的特异性抑制剂AACOCF3。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7、14 d分批处死动物,于受损脊髓组织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cPLA2和多种自噬通量相关分子的表达,测试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组织形态检测显示:假模型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在SCI组可见脊髓组织断裂,有大而突出的脊髓空洞。在SCI+AACOCF3组,脊髓组织比SCI组更完整,可见脊髓空洞融合,有更多存活的神经元,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使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钛板组)和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改良组)治疗96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资料。传统组患者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4~68岁,平均54.3岁;钛板组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6~65岁,平均56.2岁;改良组为多节段OPLL合并颈椎不稳患者,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6~69岁,平均55.7岁。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随访各时间点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周及随访各时间点的颈椎椎板开门角度,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三组患者均手术顺利,随访时间15~51个月。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周的椎板开门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组椎板开门角度低于钛板组、改良组(P0.01)。传统组8例(21.6%)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钛板组为3例(11.1%),改良组为4例(12.5%),传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高于钛板组、改良组;传统组5例(13.5%)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麻痹,钛板组3例(11.1%),改良组3例(9.4%)。结论三种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均能达到有效减压、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使用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较好地维持椎板开门角度,同时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对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寰椎”、“枢椎”、“寰枢椎”、“外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及相关文章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纳入包含寰枢椎脱位具体手术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交代不清、同一单位或时间重复文献和护理类文献;统计分析内容:①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②文献期刊源分布和引用频次及其排行;③手术例数的年度分布;④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929篇,符合纳入标准363篇,发表文献排名前三地区为广东、浙江、湖南,期刊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引用频次前三的文献为“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文献病例总数7526例,1993~2000年病例数544例,手术方式主要为U型棒钢丝捆绑枕颈融合、Gallie钢丝、椎板夹等固定技术;2001~2006年病例数2673例,2007~2012年病例数4309例,主要术式为经寰枢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钉板或经前路松解后路或前路一期复位螺钉固定技术.7526例手术患者中,死亡患者23例(0.31%);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静脉丛损伤、置钉错误、神经根损伤、术后再脱位和植骨不融合.结论:10年前我国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是以后路非螺钉固定融合为主;近10年来,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为主,特别是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发表的原创手术治疗文献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  相似文献   
39.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唐向盛  谭明生  移平  杨峰  董亮 《中国骨伤》2013,26(6):460-46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8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4~86岁,平均(54.5±7.5)岁。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9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45例),前路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术后3d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比较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8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减压彻底,术后获得良好的椎间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随访期内复查X线片显示3例不融合,融合率为96%。患者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改善率,疗效评定为:优56例,良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提高融合率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结合手法复位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 I 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以及骨保护素(O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观察组治疗后1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活血化瘀方结合手法复位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疗效可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骨折的快速康复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