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3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幼兔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探讨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40只新西兰幼免用利刀切除股骨头全层关节软骨达关节软骨表面积的20%以上,制成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模型。实验组取股骨全层游离骨膜,移植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4、8、12、24周取股骨头关节软骨进行大体、光镜观察,Weston—blot法检测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结果骨膜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区被透明、光滑的软骨覆盖,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组织已难以区分。而对照组软骨缺损区在24周后仍清晰可见基底部少量暗红色纤维结缔组织。光镜下,实验组移植4周后软骨缺损区被骨膜再生组织完全填充,为幼稚透明软骨;12周后新生软骨细胞明显增多,逐渐成熟,但排列紊乱;24周后新生软骨排列趋于规则,与周围正常透明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甲苯胺蓝呈异染性。对照组24周后软骨缺损区仍由纤维样组织覆盖,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可见少量幼稚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性不明显。通过Weston-blot法检测证实自体骨膜移植后第四周起,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呈持续高度表达。结论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于幼兔受损髋关节软骨,在一定条件下能演化形成关节透明软骨,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  相似文献   
82.
用相图分析法改进芦丁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凯  符波 《中成药》1996,18(9):5-7
通过试验测定了70℃,90℃芦丁─NaOH─HCI三元体系相图,经相图分析,对芦丁原有碱溶酸析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并从产率、原料试剂用量及产品薄层分析等方面对新旧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此新设计的芦丁提取工艺具有产率较高、操作简单、节约试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2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32例侧脑室肿瘤,CT、MRI作为术前诊断及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本组按肿瘤叶中心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经皮质入路和经胼胝体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26例,次全切除肿瘤4例,大部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合理运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介绍、应用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方法 在应用Pem berton术式时作了 3点改良 :( 1)首先在髂坐骨处完成截骨 ,然后由前外 ,沿关节囊向此截骨线完成截骨。 ( 2 )股骨头上缘未能牵引到髋臼上缘以下或股骨头前倾角大于 4 0°的患儿均作股骨短缩、旋转截骨。 ( 3 )髋骨截骨、转向后的空隙用股骨截骨块或同种冻干皮骨环 +髂骨植入。结果  5 2例 ( 66髋 )经 11个月~ 3年随访 ,复位率达 10 0 %。术前髋臼指数 3 5°~ 5 0°,平均 3 8° ;术后髋臼指数 10°~ 2 5°,平均 18°,平均改善 2 0°。术后CE角 2 0°~ 4 2° ,平均 3 2°。按Mckay评定标准 ,关节功能优良率98 5 % ;按SeverinX线评定标准 ,X线片优良率 93 9%。结论 改良Pemberton手术应是 3~ 12岁先天性髋脱位患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5.
血浆病毒载量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进程、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及HIV感染的辅助诊断^([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3种进口试剂进行病毒载量(VL)检测,进口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但价格昂贵^([2-4])。随着治疗就是预防艾滋病策略被广泛地接受^([5-6]),  相似文献   
86.
卵巢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为了卵巢癌手术后免疫治疗的需要,我们用透析法从用癌组织免疫的山羊脾及淋巴结制备了卵巢癌特异性转移因子(STF)。方法:按中国药典及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MTT法)对STF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所制备的卵巢癌STF符合转移因子质量具有对卵巢癌细胞抗原的特异性。在15例卵巢癌病人的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结论:用该法制备的卵巢癌STP,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卵巢的癌的免疫  相似文献   
87.
改良莎氏手术治疗18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 1984~ 1998年采用改良莎氏手术治疗 4~ 10岁儿童先天性髋脱位182例 (2 32髋 )其中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病例有 12例 (12髋 ) ,随访 94例 (110髋 )最短 3年 ,最长 14年 ,现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82例中男 36例 ,女146例 ,左 74例 ,右 10 8例 ,双侧 5 0例 ,开始治疗年龄 4~ 7岁 ,84例 :7~ 10岁 ,98例 ,其中复发再手术病例 12例 ,第一次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术 3例 ,骨盆旋转截骨术 9例。改良莎氏手术需在一次手术中完成切开复位 ,髋臼扩大加深 ,骨膜植入 ,股骨近端旋转截骨及鹅头钉固定 ,术后采用CPM康复并早…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产前筛查项目室间质评结果,以了解该项目质控水平。方法:采用时间分辨法对7批70份AFP、Freeβ-HCG标本检测,评价按部颁评价标准。结果:70份标本测定值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100%合格,评估结果均通过。结论:分析4年室内(间)质评工作,与部颁评估标准和先进省区实验室仍有差距,有待改进提高,分析结果对科室整体质控工作及科学管理的提高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文献情况.方法 人工逐条检索出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所有期刊刊载的临床RCT文献,对每篇文章收稿时间、发表时间、引文总数、中文引文数、英文引文数、文章所属单位、单(或多)中心研究情况、研究阳性结论情况、研究中患儿例数、基金资助情况、参研作者人数和相关RCT研究起止时间、随访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共刊出临床RCT文章82篇,2012年发表最多,为20篇;2014年最少,为11篇.期均RCT数1.4篇.临床RCT在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占比为11.6%.82篇临床RCT研究的平均发文时滞202 d,其中2010年最短,为160 d(标准差最低,为40),篇均引文数14.3条,篇均研究对象数为116例.临床RCT研究中多中心研究仅3篇,量偏少,所有RCT研究都得出阳性意义的结论,有基金资助的RCT研究17篇,占所有临床RCT总数的20.73%,部分临床RCT文章存在随机分组描述不清,随访时间偏短的问题.发表临床RCT最多的单位是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为9篇.结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在同类医学期刊中影响较广.该刊RCT研究内容丰富、发文时滞较短,篇均引文数量较多、作者群稳定、级别高.这与其作为国内小儿外科领域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我国小儿外科学界最高学术水平杂志的身份相符.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QCT)分析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愿接受腰椎和髋部QCT扫描的昆明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并记录其身高、体重和病史。将受检者以10岁为1个年龄层,按照不同性别,各分为3组(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分别测量腰1~2椎体平均骨密度(L1-2 BMD)及全髋面积骨密度(TH a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H v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N aBMD)、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N v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 aBMD)、股骨大粗隆体积骨密度(TR v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T aBMD)、股骨粗隆间体积骨密度(IT vBMD)等参数。结果 共纳入555例受检者(男性180例,女性375例),基于腰椎、全髋及二者任一部位BMD测量获取的OP总体患病率分别为33.51 %、12.79 %和36.04 %,其中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与腰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和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髋部(P均<0.001)。50~59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L1-2 椎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及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L1-2 椎体BMD均小于男性(P<0.001)。男性髋部各部位BMD与年龄无关(P>0.05),女性则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50~59岁年龄组男女TH vBMD、FN vBMD、TR aBMD、IT v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女性TR aBMD低于男性外,其余均高于男性;60~69岁年龄组男性TH aBMD、FN aBMD、TR aBMD、TH vBMD、IT aBMD均大于女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髋部各部位BMD均大于女性(P<0.05)。结论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测量OP总体患病率为33.51 %,全髋为12.79 %。60岁以上女性OP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髋部BMD较男性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