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在抗曲霉菌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皮质类固醇如何在DC水平影响机体的抗曲霉菌免疫。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骨髓DC ,用麦氏比浊法检测DC对灭活曲霉菌孢子的吞噬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DC以及脾脏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 小鼠骨髓DC能高效吞噬加热灭活的曲霉菌孢子 ,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 (HC)抑制DC吞噬曲霉菌孢子的能力。DC受曲霉菌孢子刺激时分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和干扰素γ(IFN γ) ,而不分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HC明显抑制DC分泌IL 12和IFN γ ,但不影响IL 10的分泌。给小鼠接种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冲击的DC后 ,其脾脏T细胞在体外受灭活曲霉菌孢子再刺激时分泌IFN γ ,而给小鼠接种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和HC联合冲击的DC后 ,其脾脏T细胞受灭活曲霉菌孢子再刺激时分泌IFN γ明显减少 ,IL 10却增加。结论 DC可能是抗曲霉菌免疫的效应细胞 ,并起始抗曲霉菌的Th1型免疫 ,HC抑制DC的这些功能 ,并使曲霉菌免疫偏向Th2型。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冲击的DC可能对增强免疫受损宿主抗曲霉菌免疫有作用。  相似文献   
42.
病例资料 女,3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1个月、再发1天于2013年7月入院.患者慢性痛苦面容,无牵涉性疼痛,疼痛可缓解,同时可扪及下腹部包块.2012年6月患者曾因剖宫产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盆腔内包块,考虑畸胎瘤. 盆腔CT平扫+增强:盆腔内见类圆形肿块,直径约7.2cm,边界清,其内呈高低混杂密度影,CT值20~70 HU(图1);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强化,中心未见强化(图2).子宫缺如,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及液性密度影.  相似文献   
43.
1临床资料1.1典型病例1男性,74岁,因反复上腹隐痛1年余、加重伴解黑便2 d,于2010年11月9日入院。体查:轻度贫血貌,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胃镜示:胃底贲门区、胃体大、小弯侧及后壁可见巨大不规则菜花样新生物,上覆盖大量坏死组织,周边伴堤状隆起,周围黏膜水肿、皱襞粗大肥厚、僵硬,病灶区取活检4处,病理为胃底中-低分化腺癌。胸、腹部及盆腔CT示:胃底及胃体壁明显不规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特点,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MSCT及临床资料,将X线平片、MSCT与手术/内窥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肠道肿瘤或肿瘤性病变(癌、间质瘤、淋巴瘤、息肉等)17例(28.8%),肠粘连23例(39%),腹腔/肠炎症性病变(小肠克罗恩氏病、阑尾脓肿、腹壁脓肿、盆腔炎、小肠/结肠憩室炎等)9例(15.2%),腹疝(腹外疝)5例(8.5%),先天性巨结肠2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1例.腹部X线平片与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程度病例分别为42例(71.2%)和55例(93.2%).结论 MSCT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5.
患者 女,13岁.发现左乳腺肿块1年,渐进性增大,近1个月增大迅速,无畏寒、发热,遂入院治疗.体检:左乳腺明显增大,可触及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1 cm×10 cm×8 cm,质硬,活动度可,无触痛及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46.
47.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排(溶)石、腔内碎石、体外震波碎石、开放取石四大类。现在大部分泌尿系结石患者均可采用碎石治疗。碎石效果与结石的硬度有关,本文拟探讨CT值与泌尿系结石硬度的关系,为我们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 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 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手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我们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治疗EPISBO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3例中,男  相似文献   
50.
高度近视眼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对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机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部眼环BV值均值(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2组BV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眼环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