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of aorta,PAA)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2.
脾脏为淋巴器官,胎儿时期或贫血严重时有造血功能,血运极为丰富.脾脏肿瘤较为少见,血管肉瘤更是罕见,一般认为病变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现困难,如果出现脾破裂出血,将危及生命.本文报道嘉兴市中医医院2019年11月收治的1例早期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总结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 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超、CT及MRI检查确诊,均行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本组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165.6±30.5)min,术中出血(250±150)mL。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胆瘘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在前列腺癌(PCa)发病及恶性进展中的作用,为PCa的预防、靶向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42例PCa和2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标本中的ER-α和ER-β阳性表达情况,分析ER-α和ER-β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结果 ER-α在PCa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和15.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R-α在PCa和正常前列腺间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和3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R-β在PCa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和6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R-β在PCa和正常前列腺间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和30.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ER-α的阳性表达与PCa患者的年龄无显著意义(P0.05),与PSA、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ER-β的阳性表达与PCa患者的年龄及PSA水平无显著意义(P0.05),而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ER-α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以间质细胞为主,而ER-β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ER-α对前列腺的增殖、恶变可能起到促进作用,而ER-β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受体对PCa的发病及恶性进展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42例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间质瘤病例中,肿瘤位于胃11例,十二指肠6例,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31例,恶性7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4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检查对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明确大鼠海绵体神经(CN)的解剖并且建立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大鼠模型.方法 在连续变焦解剖显微镜下了解CN的解剖结构并通过电刺激实验证实,然后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双侧海绵体神经夹伤组(双夹组)、双侧海绵体神经切断组(双切组).术后2周电刺激CN并测量阴茎海绵体内压与平均颈动脉压比值(ICP/MAP)并对阴茎海绵体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平滑肌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分布,证实造模是否成功.结果 大鼠CN位于背侧前列腺叶的后外侧,盆神经节的下方.术后2周电刺激CN,双夹组与双切组均丧失勃起功能,ICP/MAP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大鼠勃起功能正常,ICP/MAP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son染色显示双夹组与双切组平滑肌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海绵体神经分布与人体有高度相似性,是ED研究的理想动物,海绵体神经损伤后电刺激CN并测定ICP/MAP是建立神经性ED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HCC早期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随机选择的41例经根治性切除的HCC早期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AR1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另随机选择49例H C C早期患者组织石蜡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用两组间比较的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生存率的判定使用Kaplan-Meier方法,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评估.结果 癌旁组织中,复发组的PA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0.591±0.458比0.361±0.177,T=-2.379,P<0.05).PAR1蛋白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PAR1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为(58.39±4.59)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3%、83.9%和61.8%; PAR1阴性组患者生存时间为(75.84±1.87)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94.1%.PAR1阳性组患者至复发时间为(51.97±4.30)个月,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0.2%、25.2%和40.6%;阴性组患者至复发时间为(71.92±3.77)个月,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0、5.6%和21.3%.癌旁组织PAR1蛋白阳性表达组1、3、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x2=5.297,P<0.05),累计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x2=4.682,P<0.05).结论 PAR1在HCC早期患者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凝血酶介导的肝细胞肝癌的恶性侵袭行为,并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1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AR1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early stag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Methods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PAR1 expression in 41 pairs of tumors and matched peritumoral samples of HCC in early stage.Prognostic value of PAR1 mRNA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Meanwhile, another 49 tissue paraffin slices of HCC were tes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Envision)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AR1 expression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Peritumoral PAR1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HCC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recur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recurrence (P<0.05). Peritumoral PAR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related to tumor differentiation (P<0.05). 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itumoral PAR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survival(OS) (P<0.05) of HCC patients and the time to recurrence (TTR) (P<0.05). The 1,3 and 5 -year overall survival time and the cumulative recurrence time in the high PAR1 protein express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s compared to the low PAR1 expression group in the peritumoral liver tissue. Conclusion Peritumoral PAR1 express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early stage HCC patients after curable surgery. PAR1 may be involved in thrombin-mediated invasion process and may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HCC.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4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护理及治疗后痊愈36例,转外科7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方法在慢性湿疹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慢性湿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考虑到实际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病例,故此各组预备人数各为10人,缺后依次替补。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中药联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方法,临床治愈41例(82%)、显效4例(8%)、有效2例(4%)、总有效47(94%),明显优于对照组26例(52%)、6例(12%)、8例(16%)、40例(80%),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比对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针灸穴位注射中药联合治疗方法应用到慢性湿疹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患者 女,43岁.体检时胸部X线透视发现右侧胸腔内肿块2 d,无胸痛、气促、咳嗽、咳痰,否认外伤、手术史及结核等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