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流控制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时采用4种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后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38例(40.4%)行常规第一肝门阻断,34例(36.2%)行选择性半肝阻断,4例(4.3%)行全肝血流阻断,18例(19.1%)未阻断肝门。全部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24例次,术后死亡2例(2.1%)。结论:大肝癌切除时肝血流控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肝功能、切肝难易程度及术中探查结果等因素综合决定。合理的肝血流控制方法是保证肝切除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早期血液滤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6 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血滤组 (HF)和非血滤组(NHF) ,每组 30例。观测两组间APACHEⅡ评分、CT积分、局部和全身表现及体液细菌培养。结果 HF组及NHF组第 1 0天APACHEⅡ评分和胰腺CT积分分别为 (4 .7± 1 .6 )及 (7.5± 2 .1 )和 (5 .2± 0 .9)及 (7.3± 1 .2 ) (P <0 .0 5 ) ;HF组及NHF组腹痛消失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 (2 4 .5± 1 2 .3)h及 (6 4 .0± 34.6 )h和 (1 8.9± 5 .2 )h及 (4 8.4± 2 6 .0 )h(P <0 .0 5 ) ;HF组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 (2 6 .7…  相似文献   
13.
人肝脏微粒体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肝脏微粒体制备多克隆抗体,为制备肝微粒体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用肝微粒体制备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体,并用免疫沉淀、固相免疫吸附、Westem blotting法鉴定抗体特性。结果 在动物血清中检测到多克隆抗体。结论 鉴定肝微粒体多克隆抗体为将来制备肝微粒体单克隆抗体做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选取6个微卫星位点及40例正常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肿瘤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用免疫组化观察p53、PR、ER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乳腺癌中有9例至少1个位点出现MSI。MSI和病人年龄、肿瘤大小、p53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ER、PR阴性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出现MSI的比例远远高于ER和PR阳性病例。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MSI,并可能和ER、PR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及丹参预处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及丹参预处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于我科行肝切除术的 4 8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n =12 ) :单纯肝门阻断切肝 ;缺血预处理组 (n =12 ) :肝门阻断前给予缺血 5min ,再灌注 5min的缺血预处理 ;丹参预处理组 (n =12 ) :术前 5~ 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 30ml静点 ;缺血预处理并丹参预处理组 (n =12 ) :同时采用上述两种预处理方法。比较 4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 1、3、7d各预处理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3、7d各预处理组的总胆红素 (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1d ,各预处理组的白蛋白 (ALB)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预处理并丹参组各观察指标略优于其他预处理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丹参预处理组对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阶段性营养支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阶段性营养支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中的作用。方法 将 4年间收治的 10 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全胃肠外营养组 (TPN组 ,5 0例 )及阶段性营养支持组 (SN组 ,5 0例 ) ,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SN组总并发症率、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能损害、腹腔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TPN组 (P <0 .0 5 ) ;SN组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N组 (P <0 .0 5 )。结论 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 ,且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 ,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42例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发病.患者通过影像学手段如超声、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等确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2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8例和非吻合口狭窄13例;胆道结石19例,其中泥沙型7例和非泥沙型12例;另2例为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中,6例经ERCP治疗3~5次后痊愈;另2例经ERCP治疗效果不佳改行胆肠吻合重建术后治愈.13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ERCP治疗2例,再次肝移植11例,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死亡.胆道泥沙型结石7例,经ERCP和PTCD治疗均无效,行再次肝移植效果良好.12例非泥沙型结石患者中,4例行ERCP取石成功,另8例行手术取石,效果良好.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行ERCP放置支架,效果良好.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一经确诊就应根据不同的胆道病变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积极的内镜和介入治疗,若无效时及时进行再次肝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胃癌合并胃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63岁。1年前出现腹痛、腹胀,间歇性黑便,进行性消瘦。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反酸、嗳气及呕吐宿食。否认有结核病史。2002年9月2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胰腺手术技术日趋成熟,相关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50%,胰瘘最为常见,也是胰腺术后“三联征”(胰瘘、腹腔感染和大出血)的始动因素,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胰瘘诊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术后胰瘘发病率差异很大(2%~29%).2005年,国际胰瘘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Fistula,ISGPF)制定了新的统一术后胰瘘诊断标准[1],即术后超过3d,任何引流量,引流液淀粉酶浓度超过血浆淀粉酶水平上限的3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受体术后1、5、10年生存率已分别达到82.3%、73.8%和70.2%[1]。然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B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分别高达8%~25%和1%~5%,占肝移植术后死亡原因的15%~34%[2-5]。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指具有临床表现(发热、黄疸、腹痛、胆红素升高、肝酶谱异常等)且有影像学依据、一般需行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的一系列临床胆道综合征,如胆道狭窄、梗阻及胆漏等。因此,如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