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在我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实践及成效.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的血液管理策略,并分析取得的相关成效.结果:目前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术前优化造血及治疗贫血、术中减少出血及术后治疗贫血及合理输血.其中术前包括患者贫血原因筛查及治疗等;术中包括优化手术操作技术、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使用及血液回输等;术后包括冰敷和加压包扎、氨甲环酸使用,贫血纠正,合理输血等.通过以上管理策略的实施,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输血率明显降低,节约大量血源.目前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已降至0.8%以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T-2毒素在正常与低营养状态下对大鼠膝关节骺板及股骨、胫骨干骺端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探讨大骨节病的可能致病因素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周龄Wistar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60~70 g,将大鼠按体质量、性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T-2毒素+普通饲料组、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每组30只.T-2毒素1.0 mg/kg,每周5次,灌胃给药,连续4周.观察大鼠毛发、活动度、体质量变化.在第1、2、4周后,取左侧膝关节骺软骨和股骨、胫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HE和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形态和骺板基质中胶原的含量;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胫骨干骺端骨小梁体积分数.结果 对照组大鼠毛发色泽光亮,活动良好,T-2毒素+普通饲料组及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大鼠毛发色泽暗,活动减少.对照组、T-2毒+普通饲料组、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大鼠在第1、2、4周的体质量分别为[(81.0±6.2)、(79.0±5.1)、(77.0±7.5)g],[(101.8±6.7)、(97.0±6.8)、(93.0±53)g],[(151.1±15.7)、(126.5±11.9)、(106.5±11.5)g];体质量在第2、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2、41.65,P均<0.05),其中第4周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光镜下,在第2周,T-2毒素+普通饲料组、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大鼠骺板肥大带软骨细胞出现骺软骨细胞坏死;在第4周,细胞坏死程度加重,其中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细胞坏死较为明显.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大鼠骺板基质中胶原着色明显变淡,表明基质中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图像分析显示,大鼠胫骨干骺端骨小梁体积分数在第2、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29.6,P<0.05);其中T-2毒素+低营养饲料组[(0.55±0.12)%、(0.21±0.08)%]与对照组[(0.67±0.09)%、(0.5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在正常营养状态下,T-2毒素可导致大鼠骺板软骨肥大层细胞坏死,骺板胶原含量降低,干骺端骨小梁形成障碍;在低营养状态下,T-2毒素可导致大鼠骺板细胞坏死和于骺端成骨障碍更为显著,但这种表现是否与大骨节病的发生有关,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针对骨科临床教学中结合3D可视化技术的多元化教学的实用价值和效果加以探讨.方法 选择2019年1—9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86名临床医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外43名学生作为研究组(采用结合3D可视化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比以上两组学生...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汉族中老年人骨关节炎(OA)患病率及患病特点;比较不同地区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进一步了解与OA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早期干预及预防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四川省部分市县(乐山、雅安、绵阳)农村及城市当地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对被抽到的居委会(村委会)所有40岁以上男女人群900人进行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和摄X线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OA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调查共900人,获得完整资料843人。90%居民OA知识匮乏。放射学OA患病率58.96%;临床OA患病率42.0%,其中颈部20.6%,腰部24.8%,膝部11.7%,手部3.9%。城市颈椎患病率高于农村(χ2=7.79,P=0.005),而腰椎患病率低于农村(χ2=9.05,P=0.003),女性膝部和手部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8.30,P=0.004;χ2=4.2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女性患病率较同年龄其他人群显著增高(χ2=49.47,P0.001)。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OA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四川省部分地区汉族中老年人OA患病率同国内其他地区水平相当。年龄、性别、城乡﹑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OA的患病率。普通居民的OA知识匮乏,应加强OA知识的普及与正确锻炼方式的宣教。  相似文献   
36.
延迟清创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感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创时间延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感染防治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行延迟清创缝合者85例(87肢)。其中男68例,女17例;年龄17~78岁,平均40.5岁。Gustilo分度,Ⅰ度3例,Ⅱ度16例,Ⅲ度66例(其中ⅢA24例,ⅢB12例(14个肢体),ⅢC30例)。受伤8~38h,平均14.20h;其中8~12h37例,12~24h38例,24~36h7例,大于36h3例。合并创伤性休克13例,贫血者38例,营养不良者22例;创面分泌物涂片或培养阳性者19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及时清创,并按骨折Gustilo分度和伤情选择恰当的固定及处理方式。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3d,并注重支持对症治疗,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结果肢体缺血坏死再截肢2例,二期改行内固定20例。创面甲级愈合50例(58.8%),乙级愈合21例(24.7%),丙级14例(16.5%)。术后合并贫血70例,营养不良67例,均于3d内纠正到满意效果。结论对伤情严重且受伤时间长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只要清创彻底,固定方式恰当,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支持对症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较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观察α-Gal抗原在猪骨组织中的分布,为进一步寻找去除α-Gal抗原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皮质骨和松质骨标本分别取自猪肋骨和股骨髁部,将标本分别制成0.5cm×0.5cm×0.5cm大小,分别用甲醛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以M86为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α-Gal抗原在猪骨组织中的分布。结果α-Gal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阳性表达于骨细胞和Haversian管表面,骨细胞外基质未见α-Gal阳性表达。结论异种移植α-Gal抗原主要表达于猪骨细胞表面,异种骨移植时应破坏骨细胞减少α-Gal的表达,以避免猪骨移植时的异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至5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单次使用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比较三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输血患者比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引流量(447.2±101.9) ml,大于单次使用组(273.6±99.6) ml和重复使用组(168.5±80.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失血量(1 100.8±288.3) ml,大于单次使用组(959.1±291.7) ml和重复使用组(818.7±206.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重复使用组均高于单次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8.0%(4/50)、6.0%(3/50)和22.0%(11/50),对照组高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降低输血患者比例,术后3 h重复使用能进一步减少失血量,但不能进一步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等数据,比较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的特征,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自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共146例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69例;年龄29~89岁,平均(57.37±14.74)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1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35例。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划分为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三组,其中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分别为19例,20例,107例。统计各组的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革兰阳性菌是各个类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急性、迟发性、慢性感染中分别占57.89%、60.00%及54.21%,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迟发性与慢性感染的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急性感染的病原菌。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占89.72%,扩创保留假体与一期翻修分别占5.48%和4.79%。结论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谱广且复杂,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以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感染方案及手术方式的制定应个体化,充分评估,准确把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0.
同种异体骨移植去抗原和灭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最常采用的方法。对供体骨进行除抗原和灭菌处理是提高同种异体骨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和确保安全性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同种异体骨移植常用的去抗原和灭菌处理方法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