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总结改善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的最佳证据,以期为医护人员、管理者、患者及照顾者提供循证依据和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指南网、美国风湿病学会、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土耳其抗风湿病联盟、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及经济学协会、欧洲灰色文献信息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Med、Joanna Briggs Library、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对改善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患者治疗性运动依从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1日—2022年4月20日。由经过循证培训的2名研究人员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并对符合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3篇,涵盖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外部支持、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等6个方面。总结改善KOA非手术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的最佳证据共18条,其中A级推荐8条,B级推荐10条。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应充分评估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加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在负重屈膝下蹲时的运动学特征。方法 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和10例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TKA术后患者。制作骨骼及膝关节假体三维模型,在持续X线透视下完成负重下蹲动作,膝关节屈曲度每增加15°截取一幅图像。通过荧光透视分析技术完成三维模型与二维图像的匹配,再现股骨与胫骨在屈膝过程中的空间位置,通过连续的图像分析比较正常与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TKA术后膝关节在负重下蹲时股骨内、外髁前后移动及胫骨内外旋转幅度。结果 负重下蹲时,正常膝关节平均屈曲136°,股骨内、外髁分别后移(7.3±1.2) mm和(19.3±3.1) mm,胫骨平均内旋23.8°±3.4°;TKA术后膝关节平均屈曲125°,股骨内、外髁分别后移(1.4±1.6) mm和(6.4±1.7) mm,胫骨平均内旋8.5°±3.4°。结论 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TKA术后膝关节运动与正常膝关节相似,均表现出股骨内、外髁后移及胫骨内旋运动,但幅度小于正常膝关节,且在屈膝过程中存在股骨矛盾性前移及胫骨外旋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预防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2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A组)140只,对照组(B组)60只。对实验组大鼠给予连续灌喂阿仑膦酸钠溶液干预,对照组大鼠给予连续灌喂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同时给予灌喂阿莫西林预防感染,2周后对所有大鼠均连续腹腔内注射大剂量甲级强的松龙4周。注射结束后2、4、8、12周分别处死等量大鼠进行micro—CT检测和HE染色评估造模成功率。结果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A组大鼠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造模成功率约30%,而B组造模成功率达50%。A组大鼠在干预开始后2、4、8、12周股骨头标本行Mirco—CT检查显示骨小梁平均间距分别为0.766、0.761、0.753、0.501um,骨小梁平均数目分别为6.146、6.159、6.194、6.723,骨小梁平均厚度为0.097、0.101、0.109、0.138um,组内2、4、8周取材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70,452.719,1.737,P值均〉0.05);但是12周时取材检测结果和前次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178,58719.299,23.023,P〈0.05);B组于12周时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骨小梁平均间距、平均数目、平均厚度分别为0.765um、6.141、0.093um,与干预组12周时Micro-CT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498,22.557,52.072,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预防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预防人体股骨头坏死是否具有相同疗效尚需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侧严重骨缺损(Paprosky ⅢA型)翻修中应用髓内打压植骨结合广泛多孔涂层长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9月,对38例(38髋)Paprosky ⅢA型股骨骨缺损患者行翻修重建,其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翻修原因:骨溶解、无菌性松动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6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Vancouver B3型).股骨侧干骺端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髓腔内打压植骨进行修复,股骨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7~10英寸).术后定期随访,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采用X线片及CT观察: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情况、植入的异体颗粒骨与宿主骨整合情况.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3.4个月(23~6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32~4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6分(69~95分).无患者发生脱位、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后感染,行再次二期翻修;1例假体柄在术后6个月内下沉4.24 cm,再次翻修时选择更粗的假体柄,末次随访时假体柄稳定;其余所有患者假体柄均牢固固定.3例出现轻-中度应力遮挡.15例近端皮质骨密度及厚度有增加,厚度平均增加约1.8 mm(0.7~3.5 mm),植入骨与宿主骨逐渐整合并增加了骨缺损区的骨质储备.结论严重骨缺损(Paprosky ⅢA型)的股骨翻修中,采用髓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可以很好的修复股骨中上段骨缺损,重建股骨干骺端.依靠广泛多孔涂层长柄假体在远端的牢固压配固定,结合股骨干骺端髓内紧密打压植骨,使假体柄在股骨中上段及远端均能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近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沉着应急、科学组织、连续作战,在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显示出了区域性医学中心学科齐全,学科间交叉融合较好,临床诊疗路径规范,平时医护人员基本功训练扎实的优势,为成功救治地震伤员特别是危重伤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区域性医学中心医疗空间、医疗物质和设备充足,也为短期内救治大量伤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初次混合式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柄的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水泥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骨水泥柄髋关节置换患者148例167髋,男95例106髋,女53例61髋;年龄28~87岁,平均62.8岁;体重45.2~87.4 kg,平均57.2 kg;身高146~184cm,平均161.5cm;平均体重指数21.4.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股骨柄假体位置、骨水泥壳、假体周围骨重塑和骨溶解发生情况.以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假体翻修为终点,对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 106例114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9.5年,平均8.1年.术前Harris评分8~54分,平均42分;末次随访时76~100分,平均94分.无一例发生无菌性松动及假体翻修.6髋假体柄平均下沉1.83mm.16髋(14%)股骨侧出现<1mm的影像学透亮线,9髋(8%)Gruen Ⅰ区和Ⅶ区出现局灶性骨溶解所致斑点样影像学透亮区.106髋(93%)股骨侧有不同程度的皮质变薄或皮质松质骨化,均位于Ⅶ区.假体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0.95-1.00).结论 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可取得较好中期临床效果,但仍存在骨溶解、股骨近端皮质骨吸收重塑等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髋置换术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对全髋置换术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7年10月~2001年10月施行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全髋置换术29例.结果血小板减少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提高,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相似,但输血量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计数80~99×109/L组同50~79×109/L组间无明显差异,<50×109/L组同50~79×109/L组间输血量、输血小板量有显著性差异,<50×109/L组同80~99×109/L组间输血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减少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所需输血和血小板量明显增加,只要术中做好足够的血小板支持,该类患者完全能够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大骨节病致病原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地方疾病之一。该病好发于5415岁患者,属于特征性骺软骨损害、关节损害、并逐步由四肢向脊柱发展的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自1849年该病被报道以来,已研究了150多年,其病因尚未阐明。其机制主要集中于环境因素探讨,形成了环境致病因素学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坝州壤塘县藏区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多个大关节受累与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成人大骨节病的合理分级标准,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由骨科、风湿免疫科和地方病专家联合研究组设计专用调查表,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包括一般情况、关节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随机调查阿坝州壤塘县6个村24~93岁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81例,按我国关于成人大骨节病分度标准:Ⅰ度30例,Ⅱ度30例,Ⅲ度21例。大关节定义为肩、肘、腕、髋、膝、踝共12个关节,其中任何一个关节出现疼痛、畸形或功能障碍即为大关节受累。分别统计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大关节受累关节数和VA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均存在2个以上大关节受累,其中肘关节和膝关节受累最多见,9~12个大关节受累在成人大骨节病Ⅱ度患者中比例最高,肘关节和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在成人大骨节病Ⅱ度患者中最高,踝关节受累和疼痛在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中最重,肩、腕、髋关节受累及VAS评分在Ⅰ、Ⅱ、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4个以上大关节受累人数在Ⅰ、Ⅱ、Ⅲ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壤塘县藏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常存在多个大关节受累,大关节受累的比例和程度与目前大骨节病分度之间无统一性;有必要对目前成人大骨节病分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或改进、完善,使之更符合临床诊治并合理指导成人大骨节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和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后宿主免疫学反应。方法: 48只山羊接受分别经过 -70℃深低温冷冻 4周、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70℃深低温冷冻 4周 2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对照组移植异体山羊新鲜皮质骨板。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 接受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骨折。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CD4 、CD8 以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新鲜骨板移植组CD4 明显升高, 术后 6周达到顶峰。除深低温组术后 6周CD4 升高外, 深低温冷冻、深低温冷冻 环氧乙烷及深低温冷冻 γ射线辐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正常, 切口无感染。结论: 新鲜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具有抗原性, 移植后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 深低温冷冻、深冻 环氧乙烷和深冻 γ射线辐照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受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