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7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畸形,致残率高,目前临床存在病情容易反复等问题。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失衡,气机轮转不畅是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机。治疗应重视培补中土脾胃为要,以恢复人体“一气周流”的状态为目的,合理选药取穴,使中土健运,肝脾左升,肺胃右降,中气循环周身顺畅,百病则平,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对枸杞及地骨皮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枸杞的主流基原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及宁夏枸杞L.barbarum L.,最早记载其产于河北,唐代确立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为枸杞道地产区并为历代认可,至清朝道地产区转移至宁夏地区。古代对枸杞子的性味认识由最初的苦、寒演变为甘、平,地骨皮则由早期的苦、大寒转为甘淡、寒。历代本草典籍记载枸杞子的炮制方式以酒浸为主,而地骨皮主流炮制方式则为甘草汤浸泡后焙干。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枸杞药材以宁夏枸杞L.barbarum为基原,地骨皮以枸杞L.chinense为基原,药用部位分别为果实、根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743.
目的:基于津液代谢理论探讨沙参麦冬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气阴两虚型pSS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加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沙参麦冬汤,所有对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对象进行唾液流率和基础泪液分泌Ⅰ试验(SIt)测定,并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及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PRI和ESSDAI)评分,使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此外分别选用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0.48%(38/42)较对照组69.05%(29/42)提高(χ2=5.974,P0.05)。两组治疗后唾液流率,SIt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唾液流率及SIt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SSPRI,ESSDAI评分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ESR及血清RF,IgG浓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ESR及血清RF,IgG含量均较对照组同期更低(P0.05)。两组副反应均少而轻。结论:沙参麦冬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型pSS的整体疗效良好,其在抑制患者体内过度炎症反应、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及控制病情活动等方面的效果明显,这可能与沙参麦冬汤及其拆方具有纠正气阴两虚型pSS患者机体津液输布与代谢障碍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4.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最近文献资料统计该区域手术并发症趋向降低,主要得益于临床经验积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效抗生素及改良术式,颅底重建技术的应用。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侵犯鼻筛蝶眶及前颅底沟通瘤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缺损前颅底,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入路和钛网颅底重建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5.
陈聪聪  周全 《河南中医》2023,(10):1534-1542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为基础分析四妙丸“异病同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筛选四妙丸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AS与HUA的疾病靶点。通过在线工具Venny 2.1.0得到药物相关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即四妙丸治疗AS和HUA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并筛选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  相似文献   
746.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容易发生的损伤之一,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是治疗ACL断裂的主要方法。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是最深受临床医师喜爱的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强大的非侵入性方法评估ACL损伤以及评估术后愈合过程,但是国内尚未完全利用MRI信息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47.
[目的]介绍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Ⅲ期Kümmell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患者20例。透视定位病椎,并做体表标记,于病椎上下各经皮置入1对,病椎一侧1枚空心骨水泥椎弓钉。首先于上下邻椎注入骨水泥,侍固化后,经皮穿入双侧连接棒,撑开复位病椎,保留病椎非置钉侧棒,维持复位。于病椎未置入椎弓钉一侧置入穿刺针,经病椎空心椎弓钉和穿刺针注入骨水泥,在病椎椎体内形成完全相融的骨水泥块,待病椎椎体内水泥凝固后,撤出穿刺针,连接棒并锁紧尾塞;缝合5个小切口。[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著改善。影像方面,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手术节段Cobb角及伤椎楔形角显著减少(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矫正后凸,防止病变椎体再次塌陷,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8.
目的 观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BNC)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20年6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电切组,记录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并于术后3个月记录Qmax、IPSS评分、残余尿量及BNC复发率,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病程长短、Qmax、残余尿量、IP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明显多于电切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Qmax、残余尿量、IP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明显改善下尿路症状,但腹腔镜膀胱颈Y-V成形术相对较低的术后BNC复发率,使其在治疗BNC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9.
目的 探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居家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总结近年来我国居家药学服务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居家药学服务开展的现状与局限。结果 我国的居家药学服务已从早期的各地区自主探索阶段逐步成熟规范,但其质量提升仍受多个瓶颈的制约,建议从加大药学服务普及力度、拓宽合理用药宣传渠道、优化药师队伍配置等方面加以改进。结论 促进居家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对社区居家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多方共同致力完善。  相似文献   
750.
周全  田书芳  肖慧  陈峰 《中国针灸》2023,(2):207-208
<正>笔者采用腕踝针结合揿针治疗枕神经痛4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枕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47±10)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4 d,平均(5.3±2.9)d。均符合《神经病学》[1]中枕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3 d内服用过止痛药物或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