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后肠上皮R-Spondin1(RSpo1)mRAN和β-链接素(β-catenin)mRAN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0只).对照组仅作剖腹手术.实验组小鼠麻醉后夹闭肠系膜动脉20 min后松夹,然后再分为4组,即再灌注6 h(A组),12 h(B组),24 h(C组)和48 h(D组)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RSpo1和β-e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 IIRI后6,12,24,48 h小肠绒毛高度逐渐递增,前3个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8 h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catenin表达变化和小肠绒毛高度变化趋势一样,但其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Spo1表达在IIRI后6 h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12 h表达逐渐增加,24 h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其表达迅速下降,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抑制β-catenin和早期BSpo1表达,诱导中期RSpo1表达.两者均与肠道上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参与肠黏膜受损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LP组(n=6)、ARG组(n=6)和对照组(n=6),CLP组和ARG组均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ARG组术后于腹腔注射L-精氨酸(300 mg/kg·d),CLP组术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行剖腹术.各组均于术后24 h取小肠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数各组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CLP组和ARG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01);与CLP组比较,ARG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38).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可导致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多,应用L-精氨酸可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PBS,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大剂量5-FU(150mg/kg.d,连续五d),分别于处理后第1、3、5天,剖杀小鼠取小肠,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小鼠肠黏膜遭受严重破坏,黏膜萎缩,绒毛、隐窝结构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表达增加,PCNA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肠黏膜细胞中表达PCNA的肠上皮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肠黏膜榻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ANP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感染的机理以及几种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犬(n=43)和大鼠(n=12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ANP、中药治疗、双歧杆菌合剂、导泻剂、消化道脱污染(SDD)、生长抑素等8组。实验各组复制ANP模型。采取质粒鉴定、冷冻蚀刻电镜、双重糖分子探针、D-乳酸定量、肠道菌群分析等方法对感染的来和机理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微小RNA-221(miR-221)和CDKN1C/P57表达情况,并探讨特异性miR-221抑制剂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DKN1C/P57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Lovo、SW-480、Caco2中miR-221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CDKN1C/P57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将miR-221和anti-miR-221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转染Caco2细胞系,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miR-2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041±1.40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06±0.341,P<0.01);同样,miR-221在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细胞.CDKN1C/P57 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并不显著;但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结直肠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19±1.708比0.972±0.316,P<0.01).癌细胞转染anti-miR-221后,CDKN1C/P57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率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21可能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使CDKN1C/P5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anti-miR-221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miR-22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musashi-1(msi-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成年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n=8,D组)和处理组(n=32).D组给予腹腔注射PBS,处理组给予腹腔注射大剂量5-Fu(150 mg·kg-1·d-1×5 d),分别于处理后1 d(A组)、3 d(B组)、5 d(C组)剖杀濒死小鼠取出小肠,用来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肠上皮干细胞标记物msi-1的表达;制备A组小鼠肠黏膜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msi-1阳性细胞比例. 结果 大剂量5-FU作用后,小鼠肠黏膜被严重破坏,黏膜萎缩,绒毛、隐窝结构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i-1表达上升,msi-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流式检测提示A组小鼠肠黏膜细胞悬液中前向角(FSC)数值较大的细胞群msi-1阳性细胞比例较高,约为67.75%. 结论 小鼠大剂量5-Fu腹腔注射后,肠黏膜细胞中表达msi-1的肠上皮干细胞比例大幅增加,可为肠上皮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 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5 例腹部手术后无肺部并发症作为对照.结果 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基础心肺疾病者所占的比例、术中出血量、低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可表现为:发热、血白细胞升高、呼吸急促、咳嗽、咯痰、肺部口罗音、支气管呼吸音、呼吸音减弱、低氧血症、胸片新出现的浸润、实变、痰培养发现致病菌或真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抗生素应用、加强支持治疗.结论 高龄、有吸烟史和基础心肺疾病、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的腹部手术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腹部外科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率较高,细菌、真菌是主要的病原体,加强预防和综合治疗,是减少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氧自由基的变化及中药清胰汤的治疗作用。方法: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犬ANP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中药组,检测血清及脏器中SOD、MDA和淀粉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中药组血清及脏器中MDA明显下降,SOD上升,血淀粉酶下降,胰腺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中药清胰汤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减轻其对胰腺的损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T4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T4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48例于术后第5~6天开始行HIPEC(1次/d,共3次),术后1个月内行第1次m FOLFOX6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共6疗程(HIPEC组);另48例仅行相同方案的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1、2年复发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HIPEC及全身静脉化疗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IPEC组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2.1%vs.20.8%;6.3%vs.31.3%,均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PEC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1.3%vs.58.3%,P0.05);HIPEC组生存质量评分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5.0%vs.25.0%,P0.05)。HIPEC组中,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直肠癌患者(32个月vs.18个月,P0.05)。结论:T4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行HIPEC可有效控制腹腔复发、转移,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0.
对我院近 4年来 2 3 0名外科进修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进修医师学习结束后 ,90 %以上没有得到科研训练 ,临床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因此 ,积极为其开设科研选修课程和讲座、提供临床科研训练、指导撰写科研论文是加强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