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构建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可进一步大批量筛选、克隆特发性脊柱侧弯表达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2.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试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PRSS,ADS和PRFS)矫正脊柱侧弯效果和阐明矫正侧弯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为克服使用欧美方法在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时需多次延伸内固定和广泛脊柱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生长和运动等缺点,本院于1998年研制成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从1998年10月~2003年12月作者用PRSS矫正各种类型脊柱侧弯183例生长中儿童侧弯,对其中66例随访2 a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3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2.15岁。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PRSS固定后的动物模型的椎体两侧的终板软骨中的X型胶原的测试,以阐明PRSS对侧弯的矫正作用和矫正的生物力学机理。[结果]脊柱侧弯由术前66.58°(40~110°)矫正至12.70°,平均矫正率68.86%,平均随访24.6个月,22例有平均6.5°丢失,其余无丢失。PRSS矫正节段脊柱平均增高11.13 mm,8例骨成熟后除去内固定,侧弯矫正维持良好,脊柱活动度接近正常。生物力学测试证明:在放置PRSS后,PRSS在凸侧的侧推力在脊柱两侧软骨终板上产生不对称应力,在侧弯凸侧产生压应力,而在凹侧出现张应力。并发现在凸侧椎体终板软骨上较之凹侧有更多的X型胶原表达,说明在压应力增加侧的椎体终板软骨细胞的分化、骨化或退变提前与加速,使该侧终板软骨的生长受到抑制,侧弯椎体两侧的不平衡生长达到脊柱侧弯矫正的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PRSS的矫正机理。体外生物力学测试证明PRSS临床使用时不需植骨即能有效维持矫正。[结论]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新型的我国首创的效果良好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特别适于生长中儿童的脊柱侧弯,其独有的优点为:手术时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术即能满意矫正脊柱侧弯及维持矫正,不需多次手术去延伸内固定。术后PRSS能随儿童脊柱生长而自动延伸,所以能有效防止躯干短小畸形和一部分“曲轴”现象。治疗完成后,脊柱屈伸活动功能接近正常。还能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前路脊柱旋转的矫正和固定,还可治疗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3.
后牙邻面是临床上常见的龋病好发部位,龋损常常波及近远中边缘嵴形成邻牙合面洞,很多邻牙合面龋洞牙体破坏严重,固位形差,以往对该类龋损均采用备II类洞型后用银汞合金充填,但很多患者在充填后不久即发生充填的脱落、松动或断裂,有的患者反复充填多次最后不得不采用全冠修复,在经济上和时间上给患者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易于操作,又疗效稳固的产品一直是临床医生多年的愿望,笔者所在科室从2004年2月31日引进德国3M公司生产的后牙用玻璃子修复邻牙合面龋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6例均为2004年3月~2005年3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KD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CDM,KDR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双盲法计数热点内血管测定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KDR在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质呈较强阳性表达,在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质内表达呈弱阳性,KDR表达与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R在乳腺癌细胞的高度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
背景:Boston支具广泛应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矫形治疗,其力学设计仍待进一步改进。一些研究通过测量支具对躯体的作用力来探究支具的生物力学原理,但均为实验室测量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日常生活中支具对躯体的实际作用力。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测量Boston支具表面压力的无线传感器。 方法:利用单点薄膜压力传感器及无线应变节点构建无线传感器,测量12例接受Boston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佩戴支具的表面压力以及相关的Cobb角改变。 结果:通过无线压力传感器测得支具上下压点垫片的压力以及臀部压力平均值分别为(5.11±0.66)N、(2.93±0.66)N和(0.86±0.17)N;佩戴支具后Cobb角由33°±13°减小至18°±13°,矫正了(49±27)%。 结论:所研制的无线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支具的表面压力,并为研制动态测量支具表面压力的设备提供了雏形。  相似文献   
96.
软骨的破坏、缺损是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内的多种骨科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由于软骨特殊的解剖及组织特性,如缺乏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使得其自我修复能力异常不足,因此通过人工方法修复软骨破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其来源广泛、良好的增殖能力、多分化潜能、与各种3D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得其在软骨修复应用中具有令人期待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真核细胞中一类长度超过200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然而,lncRNAs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分析lncRNAs在AI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0例AI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利用Agilent human lncRNA+mRNAArray V3.0微阵列芯片检测4例AIS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的lncRNAs和mRNAs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Pathway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预测lncRNAs的可能调控靶点。结果:AIS患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有139条,差异表达的mRNAs有546条。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s产物主要参与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核苷酸结合、调节转录、RNA剪切等。差异表达的mRNAs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分子、Wnt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通路等。靶基因预测,7条lncRNAs可能通过调节mRNAs的表达参与了AIS的发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mRNA的表达参与AIS的发病或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索可兼顾双向电泳凝胶图像质量和结果保真性的软骨蛋白提取方案。方法取股骨髁软骨(n=17)。分别用软骨组织直接提取总蛋白(软骨组织组)、软骨组织提取总蛋白后CPC处理(软骨+CPC组)、直接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软骨细胞组)或培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培养软骨细胞组)同步进行2-DE,对比不同方案产生凝胶图像质量和结果保真性的差异。结果软骨组织组不能形成等电聚焦。软骨+CPC组可形成等电聚焦,但蛋白点数量偏少。直接软骨细胞组可获得与培养软骨细胞组媲美的高质量等电聚焦和凝胶图像,且在高分子量和偏碱区域分离出培养软骨细胞组缺如的部分蛋白点,质谱结果显示这些蛋白分别为VI型胶原、TGF-β2和annexin等骨关节炎病因学相关蛋白。结论从软骨组织直接提取软骨细胞用于2-DE的方案在解决等电聚焦难题的同时,还避免了细胞培养对实验结果保真性的影响,是软骨相关疾病样本的2-DE研究优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
背景:近20年来小鼠的分子胚胎学研究进展获得了大量关于脊椎发育的分子信息,用同线性分析法确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候选基因已成为可能.目的:通过候选基因DVL2上关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查,探索DVL2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127例中国汉族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和127例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应用Haploview 4.1软件选取DVL2的标签和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对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 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结果与结论:共筛选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1(rs2074222)、单核苷酸多态性2(rs222837)、单核苷酸多态性3(rs222835)、单核苷酸多态性4(rs10671352)和单核苷酸多态性5(rs222836),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5个位点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5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体型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进一步与先天性脊柱侧凸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没有发现阳性位点.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VL2基因可能不是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研究提示抑制Smad3可望抑制纤维增生和胶原的大量产生。 目的:构建针对Smad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设计3条针对Smad3基因的siRNA靶序列,分别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与载体pRNAT-U6连接,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mad3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入pRNAT-U6载体的针对Smad3基因的siRNA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插入正确;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尤以AGA CAG ACT GTG ACC AGT A(1156)为靶序列的siRNA沉默作用最强,抑制效率于转染后48 h可达45%。证实实验构建的沉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基因表达的siRNA载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