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此技术在我国也出现蓬勃发展之势。我院自2001 年以来,成功施行了16例原位肝移植,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 龄22~60岁,平均43.5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 炎后肝硬化终末期9例(其中1例合并移植肾失 功),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2例,肝豆状核变性1 例,多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伴乙型肝炎后肝硬 化3例,胆管细胞癌1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13例,阴性3例。肝功能分级 (Child):A级2例,B级3例,C级11例。根据美国 器官共享联网组织(u…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逆转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的可行性。方法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出现“爬行肌酐”后用FK506替换CsA。观察替换前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分值(AHS值)、血糖和血脂的变化,随访12个月。结果“爬行肌酐”患者采用FK506替换CsA后,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血肌酐下降明显(P〈0.05);同时降低了血脂水平,并减少降脂药物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结论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采用FK506替换CsA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或者稳定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对37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病人施行了肝移植术,男30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7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急性重症肝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手术方式采用经典背驮式A组11例,改良背驮式B组26例,37例手术全部成功.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医疗费用少.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70岁,因“中上腹饱胀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伴反酸,嗳气,无呕血、黑便及发热,当时诊断为“慢性胃炎”,予以对症治疗,无好转,1个月前感觉症状加重,而来我院查胃镜提示“胃窦部癌”,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以往身体健康,否认肝脏等疾病史,无饮酒嗜好。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可闻及振水音。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7.
如何预测或预防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应用 RT- PCR技术来检测肝癌患者特异性的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AFP m RNA) ,该技术对肝细胞癌微小转移、复发的早期发现、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意义.方法: 2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手术成功,2例存活至今(分别为术后22个月和11个月),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FK506血药浓度对肝移植术后血脂的影响及术后高脂血症发生与GNB3 C825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58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患者依据FK506浓度分为高浓度(A组)和低浓度(B组),统计患者肝移植术后1、3、6、12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水平,评价FK506浓度差异对术后血脂的影响;并利用快速的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人GNB3 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GNB3 C825T多态性与肝移植FK506治疗后高血脂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术前与术后1年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 0.001,B组P=0.049),而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0.060,B组P=0.436).两组术后1年的TG水平差异显著(P=0.002),但两组高血脂发生率及TC水平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207和0.317),GNB3 C825T多态性与FK506治疗后高血脂发生率相关不显著(P=o.91).结论 FK506影响肝移植术后TG的水平并与其浓度正相关;术后1年高脂血症发生率与FK506血药浓度不显著,与GNB3 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微量巨细胞病毒(CMV)和BK病毒(BKV)DNA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48例肾移植受者KIR基因多态性。依照不同功能的KIR单倍体,将KIR基因组合型分为抑制型KIR基因组合型(AA型)和非抑制型KIR基因组合型(BX型,包括BB型和AA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移植术的受者血清DNA中CMV和BKV的载量。分析AA和BX KIR基因型对肾移植术后1年内CMV和BKV DNA血症累积阳性率及血肌酐的影响。结果:不同KIR基因型间,免疫抑制剂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KIR-BX基因型,KIR-AA基因型的BKV累积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而KIR两型间,CMV病毒血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KIR-AA型术后1~12月平均血肌酐水平较BX型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年随访,KIR-AA型受者血肌酐水平低于BX型(P<0.05),而2组间血尿素氮和尿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IR-AA基因型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BKV DNA血症增加,而不影响CMV DNA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