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①目的了解肝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改变。②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DCC法)检测21例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并与7例男性肝硬变病人肝组织中的AR进行了比较。③结果癌组织中AR的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793,P<0.01)及硬变肝组织(t=2.323,P<0.05)。④结论AR的增加与肝细胞的恶变有关,从而为HCC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病人女,26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3年入院.病人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寒战发热.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上腹膨隆,剑突下可触及10 cm×10 cm质韧肿块,轻压痛,移动性浊音(-).CT平扫示肝左叶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示动脉相不均一强化,密度接近腹主动脉,延迟相强化渐均匀,无明显退出征象,考虑良性肝腺瘤或肝细胞局灶性增生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肝炎标记物(-),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既往体健,无长期口服避孕药史.  相似文献   
95.
目的获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9)基因并进行基因读码框架的克隆。方法自正常成人肝组织提取总RNA,一步法RT-PCR扩增BMP-9,扩增产物经过胶回收及酶切后,克隆入高效真核表达质粒pcDNA4/HisMa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3kb大小的产物,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为人BMP-9基因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架。重组载体表达读码序列正确。结论正常成人肝组织总RNA经一步法RT-PCR,能够对BMP-9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架进行完整有效的筛选。BMP-9开放读码框架的完整克隆为其在骨、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多能作用的转基因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79例肝癌患者中18例肝切除后发生了肝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没有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结论:术中出血量多合并严重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合并门脉高压症者不可盲目追求进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HCC中NF-κB和nm23-H1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11例)作对照,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阳性28例,表达率为68.3%;41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有5例表达,阳性率12.2%,10例肝硬变组织中1例表达,11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HCC与非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1);NF-κB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nm23-H1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14例为阳性染色,27例为阴性染色。nm23-H1阴性表达与肝被膜浸润和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χ^2=4.16,χ^2=4.19,P均〈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nm23-H1在HCC中的阴性表达与HCC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可能表明肿瘤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由于手术的进步及介入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应用,肝细胞癌( HCC )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肝切除术后及肝移植后的复发仍是提高 HCC 疗效的最大障碍,即使小肝癌(直径<5 cm)根治切除或实行肝移植后3年复发率仍超过50%.肝癌复发转移是一个多环节、多阶段的过程.Masato等[1]对67例HCC病人的术前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根治术后复发是多中心起源或体循环中的癌细胞所致.目前肝癌复发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寻找早期复发的检测方法成为当今世界 HCC 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受其解剖位置与生物学特性影响,早期诊断率低,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为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联合广泛性肝切除的根治性手术成为趋势,但根治性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成为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