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9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目的提高颈椎横突孔直径变化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认识。方法颈椎椎间盘联合椎体扫描,在颈椎常规扫描椎间盘的基础上同时加扫C4~6椎体,测量C4~6椎体横突孔直径及观察横突孔周围组织的CT改变。结果 60例颈椎横突孔狭窄病例中,横突孔先天狭窄32例,增生性狭窄28例;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11例;C4椎体横突孔狭窄10例,C5椎体横突孔狭窄26例、C6椎体横突孔狭窄24例;一侧狭窄49例,两侧狭窄11例。结论改进后的CT扫描不仅可观察颈椎椎间盘、颈椎横突孔的变化,而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02.
复方蛇制剂急性毒性及镇痛抗炎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观察了复方蛇制剂的急性毒性及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口服复方蛇制剂,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是病人临床常用剂量的1091倍,该制剂基本无毒。复方蛇制剂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使电刺激小鼠痛阈值明显提高,其镇痛作用与剂量相关。复方蛇制剂使角叉菜引起大鼠足跖炎性肿胀显著减轻,使二甲苯所致小鼠右耳炎性肿胀显著减轻,结果表明:复方蛇制剂确有抗炎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03.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酰基肉碱及有机酸用于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PA)产前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016年40例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且生育过PA患儿的孕妇作为PA母亲组。从同期进行常规产前诊断孕妇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于妊娠16~20周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采用串联质谱检测羊水丙酰肉碱(propionylcarnitine,C3)、乙酰肉碱(acetylcarnitine,C2)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羊水甲基枸橼酸、3-羟基丙酸水平,部分羊水细胞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PA母亲组4例孕妇羊水C3[9.53(6.06~11.45)μmol/L]、C3/C2[1.03(0.62~1.43)]、甲基枸橼酸[3.15(2.05~4.58)mmol/mol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4(0.52~3.40)μmol/L,0.11(0.05~0.22),0.00(0.00~0.34)mmol/mol肌酐],提示胎儿为PA阳性患儿,检出率为10%;其中3例进行了基因突变检测均检测到突变位点。3-羟基丙酸在对照组与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孕妇再生PA患儿的几率为10%左右,可利用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C3、甲基枸橼酸水平,对先证者为PA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04.
目的 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干细胞迁移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对应用G-CSF动员治疗前后患者造血干细胞受体的表达以及肝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CD3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9)% vs.(0.30±0.13)%;F=5.45,P=0.00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干细胞因子(SCF)、基质金属蛋白质酶-9(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13.65,P=0.001;F=23.28,P=0.000;F=18.98,P=0.000).与治疗前比较,G-CSF动员治疗后患者的CD34+干细胞比例明显增加[(0.31±0.14)% vs.(0.95±0.46)%,(0.81±0.37)%;F=20.33,P=0.000];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SCF及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4.52,P=0.015;F=3.85,P=0.02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TBil、ALB以及PT的变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基础水平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可能与肝脏损伤的修复有关;G-CSF可通过调控干细胞动员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硬化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G-CSF动员治疗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短期预后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0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治疗早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3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 1次/d口服,使用2周后若血压无明显好转,予增加剂量至300 mg 1次/d。对照组38例给予珍菊降压片1片3次/d口服,使用2周后若血压无明显好转,予增加剂量至2片3次/d。治疗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24 h尿白蛋白量和血肌酐值。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的24 h尿白蛋白量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1)。而对照组的24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值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显著延缓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906.
患儿男,年龄18个月,因发热1周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临床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川崎病可能。运用GE Vivid5彩超仪进行心脏检查:取主动脉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均呈瘤样扩张,以左侧为甚,形态呈“纺缍状”;左支内径约12mm,开口处内径7mm,左前降支内径3.2mm,右支主干内径约8mm,LCA/AO=0.86,RCA/AO=0.57,冠状动脉成像:左、右冠状动脉内均可见稀疏的红色血流信号,测得左冠状动脉主干内舒张期血流速度约20cm/s。右室稍大;三尖瓣口探及轻度反流信号。超声诊断:左冠状动脉巨大瘤,右冠状动脉瘤声像,提示: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住院治…  相似文献   
907.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心肌组织运动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QTVI技术获取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和60例EH患者(EH组)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图像,测定左室各壁基底部、中间都、心尖部三个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值,并计算Ve/Va.结果 EH组左室各壁Vs、V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左室后壁及下壁心尖部Ve/Va外,其余各壁Ve/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QTVI能敏感、准确、无创性检测心肌受损情况,此有助于对EH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908.
多媒体在超声诊断分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该文对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分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09.
22例21-羟化酶缺乏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在常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其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o)、血17-羟孕酮(17-OHP)、血睾酮和尿17-酮类固醇(17-K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10例PRA或Aldo增高者经补充盐皮质激素6个月后,其PRA、Ald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17-OHP也明显下降(P<0.05)。提示失盐型和非失盐型的CAH患儿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盐,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稍大剂量的盐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可增加疗效。肾素系统检测是临床评估患儿体内钠平衡状态及调节盐皮质激素剂量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1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16例,随机分配到苦参素胶囊组(108例)、苦参素针剂组(36例)和空白对照组(72例),完成24周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11例,共199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胶囊组102例,针剂组30例,空白对照组67例.苦参素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 61%和31.91%,ALT复常率为76.47%;苦参素针剂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33%和39 29%,ALT复常率为83.33%,而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7.46%和6.45%,ALT复常率为40.00%.治疗后完全反应率和部分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4.51%和57.84%,针剂组为33.33%和50.00%,而对照组为2.99%和41.79%,苦参素胶囊组与苦参素针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素胶囊组、针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7%、6.67%和8.82%,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氧化苦参碱(苦参素)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